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杨正强 通讯员 杜彬瑞 徐鹏飞 报道:“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门古寺镇土城村党支部书记熊运平用辛勤的工作换来了村民的信任和党的期待。如今,土城村在她的带领下以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酿造群众甜蜜生活。
门古寺镇土城村位于湖北野人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距离县城6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202户525人,版图面积4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2亩,林地面积29072亩,村内以留守老人为主。人口少、耕地少、地处偏僻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980年12月,熊运平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里。
熊运平从小聪明好学,18岁考上了荆州师范学院,成为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东莞市一所学校任教。2016年,熊运平放弃了都市的繁华,怀揣建设家乡的梦想回到门古寺镇土城村担任信息员,2021年转任土城村党支部书记。
熊运平告诉记者,夹杂着老父亲殷切的期望及自己内心的希望,为家乡做贡献的激动,深思熟虑后,我毅然决然放弃了东莞的高薪工作,乘上了回家的火车,从大城市回到小农村,回到了儿时的故乡。
初回家乡的熊运平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可以说隔行如隔山,她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经常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村民的心声,把村情民意摸清楚、弄明白,逐渐和大家打成一片,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小熊。走访过程中,熊运平了解到村民们保持着最原始的蜂蜜养殖方式,使用木桶养殖和野外繁殖。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养殖方式,加上三千多个品种的野生蜜源植物,使得当地酿造出来的百花蜜,营养更加丰富,成了极为珍贵的上品崖蜜。
熊运平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两委主动领办了房县虎头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全村野生蜂蜜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她说,野生蜂蜜目前是村里的主打产业,也是特色产业,老百姓依托青山绿水,非常好的生态环境进行发展林下养殖。现在全村有100多户在家主要是以养殖野生蜂蜜为主,现有1000多箱蜂蜜,户均20多箱。当地群众一年采割一次,每一箱蜂蜜可以收入2000元。我们通过蜂蜜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的浪潮来袭时,熊运平敏锐的意识到,必须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建立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为帮村民销售农副产品,37岁的她再次走进大学校园,接受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学习基层管理和种植养殖专业知识,探索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方式,创立了“小熊支书”这个网络账号,通过现场推介、在线交流、网络直销等方式,向网友推销土城村的特产。截止2023年底,熊运平的合作社和电商平台销售额达到200余万元,利润40余万元。熊运平开心的介绍说,我们通过电商直播的形式进行销售,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村上蜂蜜的销售得到直线上升,实现坐在家里就可以提升收入,老百姓的口袋可以鼓起来。
熊运平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引领村级发展的压力、兼顾家庭与工作的两难,一度压的她喘不过气,甚至还会偷偷的掉眼泪。虽然有一段时间的焦虑和迷茫,但在党组织信任和群众期望下,她始终保持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韧劲,直播带货为村民增收她走在前面,防汛防火保家园安全她冲在一线,发动群众共同缔造修路、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都有她的身影,群众从认可、信任到依赖,熊运平的眼神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更是深深印在心中。
熊运平告诉记者,高质量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领和重要保障。我们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发展规划,培养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8名,培养直播骨干6名,同时吸收新鲜血液,保证后继有人。
为了把土城村建设成她心中产业足、人气旺、环境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熊运平早早做好了产业发展规划,她坚持发展中药材300亩,蜂蜜1500箱;坚持用好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农副产品。下一步,计划发展全域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让绿色资源变真金白银。
熊运平表示,能为家乡做贡献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和自豪,为村里百姓办的每一件实事都汇聚成了我对土城村这片土地的牵挂和深情。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必将大有作为,土城村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