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任爱琼 报道: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沙河乡白沙河村理事会成员带队入户,了解到沙河乡白沙河村二组共有16岁以下学生51人,其中在沙河本地就读学生28人。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们没有能力、条件辅导孩子作业。孩子放假后作业没人辅导、不会辅导,希望能够开设爱心托管班,让孩子们在共同学习的氛围里,保持学习的劲头,更希望让有知识、有文化的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

共同缔造试点片区实际共居住有4名在职教师,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他们有能力、有意愿无偿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在这种情况下,白沙河村二组成立了送学助教小分队,并开办了爱心托管班。托管班将活动地点设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学生上学、放假的实际,每月制定活动计划,按照平时每周一天、寒暑假每周2天的频次开展活动。
精心设置课程,按需施教求实效。课程设置坚持学玩并行、劳逸结合的原则,让孩子乐在其中,对托管班产生浓厚兴趣。在理事会成员带头入户,广泛征求孩子和家长的意愿之后,乡村两级结合本乡镇、本村实际,因地制宜设置课程。爱心托管班除假期作业辅导外,还联合学校、妇联、团委、民政、公安等部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体广场等阵地,开设国学诵读、英语、书法、手工、少儿口才等课程。活动场所专门为孩子们配备了空调、桌椅、书籍、彩笔、积木、篮球等设施,课程表通过公示牌公示、微信群提醒、入户告知的方式,确保了每期课程都有不少于20名孩子参加的“出勤率”。

配强师资队伍,建立机制抓长远。长期性坚持、常态化开展是白沙河村“爱心托管”班开班的誓言。因为参加的孩子较多,大部分需要一对一辅导,在坚持了6期之后,发现现有的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该乡积极向团县委申请,将2024年度2名暑期实习实训名额分配给该村的在读大学生;结合本村3名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成员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让他们加入小学语文、数学教师队伍;抽调乡镇7名30岁以下大学本科文凭公务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每人每周利用半天时间,下村给孩子们当老师——爱心托管班的师资力量,从原来的6人,扩展到现在稳定的16人(暑假时期18人)。师资力量的稳定和增加,为爱心托管班长期开班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24年5月4日开班以来,已累计举办16期,爱心托管的长效机制已逐渐形成。
接送无缝衔接,筑牢底线保安全。爱心托管班按照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实行早中晚家长接送、托管期间老师和村干部负责、全过程双方签字确认,从“家门口”到“站门口”的闭环管理、无缝衔接方式,全力守护孩子们的安全,消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为了让回家“无事做”的家长少跑路,村级同步开放农家书屋,提供茶水服务,让家长与孩子共学习、同进步。
爱心托管班,让生在白沙河村的农村孩子享受到城市孩子假期上“培训班”的待遇,也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护意识等的正确引导,“老师们”用心、用情、用智、用爱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在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同时,也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