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董智 蒋冰松 陈汉堤 报道:近年来,房县人社局紧扣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稳定大局的底线思维,探索建立“三个三”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做实“三大机制”强保障
做实首问责任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欠薪维权“绿色通道”,搭建线下综合服务窗口、线上投诉反映平台,对欠薪举报投诉逐条建立台账,专人专案,及时处置,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打造“首访分办、业务速办、全程督办”的高效维权新格局,实现投诉举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做实诚信评价机制,强化诚信结果运用。持续推进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建立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红名单”和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良好制度环境。

做实执法检查机制,增强监察执法效率。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将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和专项检查有机结合,通过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重点执法行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及时掌握企业、项目用工情况,严厉打击各类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源头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隐患风险。
做到“三个覆盖”严监管
做到实名制管理全覆盖,有效防范劳资双方权责不清。借助信息化手段,指导和督促在建工程项目完善智慧工地建设,在施工现场设置实名制通道,同步完成人脸识别考勤制度,作为工资管理的依据,实现“有考勤有工资、无考勤无工资”。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实名制管理全覆盖,相关数据实时上传省、市级监管平台,实现对施工现场基本要素的智能监控、在线管理,把劳资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做到工资专户全覆盖,坚决防范恶意欠薪风险。全力推进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确保工程款人工费分账管理、人工费按月足额拨付、总包代发工资等制度落实。银行将人工费拨付、工资发放数据上传至实名制平台,实现工资支付与考勤的大数据比对,提升关联预警效能。目前,房县在建工程项目通过银行网点设立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130个,代发工资3.2亿元,发放人数2.9万人次,覆盖率达100%,有效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做到工资保证金全覆盖,加强欠薪源头治理。督促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加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力度,建立长效联合管控模式,对于未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项目,及时与行业主管部门对接,不得为其办理施工许可、招标准许、工程验收、开工、复工等手续。同时,紧盯保证金缴存“难点”,创新实施保证金缴存新模式,以银行保函、保险保单等方式代替原来的现金缴存,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为企业纾困减负发挥实质性作用,扎实做好治欠保支兜底机制。
做优“三项行动”保权益
做优宣传教育行动,以法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联合工程建设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园区管委会深入工地、企业进行现场宣讲,重点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借助“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设立政策、法律法规咨询点,为前来求职的劳动者普及法律知识、解答维权难题。2024上半年,共计开展各类政策宣讲会4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500余份,面对面解答群众疑问380余次,培训相关业务人员170余人次。
做优治欠专项行动,以硬招提高劳动者满意度。充分发挥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制定印发《房县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工作职责》,细化分解根治欠薪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夏季专项行动,全面建立问题台账。同时,将根治欠薪工作纳入各县直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年度考核,压实主体责任,构筑政府统筹、行业推进、成效监督的治欠新格局。
做优联合执法行动,以共建构筑和谐劳动关系。以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为依托,持续推进“人社+N”工作站建设,联合工会、法院、公安等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难点、痛点,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