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城关镇第二批全市“共同缔造”工作试点活动纪略

2024-07-12 10:49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陈婷婷 卢鹤 报道:把群众发动起来 ,让群众参与进来。房县城关镇第二批全市“共同缔造”工作“试验田”,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借力于民、还惠于民”理念,用“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在全镇燃起“五共”治理的共同缔造星星之火,并形成燎原之势。

点燃“星星之火”

“ 好日子是党和国家给的,通过百姓投工投劳、参与共建、共同管理的方式,小区的环境变好了,人的精气神焕然一新,使我们住的安心,玩的开心,日子过的越来越有盼头。”城关镇老城社区石油小区居民付加翠乐呵呵地说。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石油小区1991年建成投入使用,共6个楼栋、72户,属于三无混居小区。小区长时间无人管理,卫生、安全、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重重,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以来,以选举出的支部和自管委员会为抓手,线上线下做好充分发动群众这一关键环节,建起一个大家商事议事的阵地——风雨亭。68人自愿报名参加婆婆嘴调解队、老来乐棋友队、褚大姐文艺队、好邻居守护队、洁家园环保队等志愿服务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家家参与、人人上阵、个个出力。

共同缔造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小区治理建设过程中,依靠党建引领,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干部下沉、党群联动共治、整合区域资源,扣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基本原则,凝聚起“共同缔造”活动的强大合力,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经过一次次入户、一次次居民代表会……收集共同需求清单,通过居民集思广益,对小区进行“微设计”、“微改造”、“微治理”,从安装楼栋牌、门牌号小事入手,撒下民主种子;从整治公共区域环境动手,撬开力量之源;从新建公共晾衣架着手,养成参事议事习惯;从破柴棚群策群力设计重建方案、分组市场询价、统一样式改造;从下水道的“淤堵症”现场办公会,到住建局、城管执法局等单位实地勘察、吸粪清淤、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从安装充电桩、体育器材到新建议事风雨亭………这些都是共同缔造活动的生动实践。一批难点问题逐渐解决,一批矛盾纠纷得以化解,一批民生实事陆续办成,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美丽怡然,人民群众收获多多、幸福满满。

“我们在推进活动中,晒得跟黑炭一样。白天开碰头会,  晚上,还要入户,问居民那样改,怎么改,遇到不肯拆不肯改的,口都说干了,满腿也被蚊子咬得都是包,”小区支部书记、 自管委员会书记储丛兰说,“围绕一项事情,商量一个问题,一忙忙到深夜是常有之事。”截至目前,小区居民配合调解矛盾纠纷6起,开展文艺演出2期,整治专班清理清运70余个废弃轮胎、近2吨垃圾杂物,处理僵尸车40余辆,治理占道经营商铺近50户,施划停车位线20余个,禁停网格线2处,居民和社会捐赠3万余元,累计投工1000多个。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了镇、社区和各个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真是好样的,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业委会一班人越干越有信心了,我们将继续和居民一起,把小区建的和和美美”。城关镇东关社区昌盛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魏国成开心地说。

 昌盛小区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共4个楼栋、128户,308人,属于老旧小区。小区面临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公共设施欠缺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居民反映小区消防通道被私人上锁,收费停车问题的呼声非常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6月26日上午社区联合县执法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城关镇政法办执法进小区,在居民的见证下,去除了地面的地锁,消除了地面的私人画的停车线,拆除了收费标识,彻底解决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居民纷纷下楼围观,拍照片,拍视频发小区群,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居民在群里纷纷点赞叫好。5月底,镇社区共同缔造专班入驻小区后,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收集居民反映“我”的问题,通过10轮入户走访、7场座谈会,摸清摸准到小区居民的诉求, 分类梳理,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形成了“我们的”需求清单。从“台下看戏”到“上台唱戏”。“听说‘共同缔造’试点在我们小区,我们全家都很激动,我们大家都在群里商量,要立刻行动起来,把大家纷纷带动起来,首先要清理院子里、楼道里里乱堆乱放的杂物,方便居民出行、停车,消除安全隐患。”“业委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在楼道小区大干快干,一起整理小区内的杂物。”“居民看到后,纷纷打开家门拿出工具,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居民纷纷建议,重新划分小区的功能区,设立停车位。李阿姨提出建议。“我觉得小区地面改造的差不多了,但是一抬头,空中的电线纵横交错不美观,建议重新规划线路”………。小区的居民不再“客客气气”,而是争当“主人翁”,把难办的事摊开了议,把想说的话敞开了说,纷纷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决策者”,场面好不热闹,点燃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找到了居民“最大公约数”,通过行动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经过社区两委不断地走访宣传与示范带动,小区居民主动出地出力,让小区容貌在一草一木中有了提升,居民生活在一事一物中有了盼头,小区发展在一点一滴中有了朝气。在人居环境方面,全力整治道路年久失修、随意倾倒垃圾、违章搭建房屋等问题,不断提升小区“颜值”。在文化生活方面,充分利用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场所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共同缔造”工作不仅有了“面子”,更有了“里子”。广泛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清洁户、好婆婆、好妯娌、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激励居民参与进来;建立“爱心积分”评比机制,鼓励居民在弘扬传统美德、美化人居环境、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评比中获得积分,凭借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不断激发居民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内生动力。

星星之火正燎原

“气温高了,这些鸡棚子太臭了,早拆早干净。”“大家把农具做好标记统一放到一号杂物房。材禾捆好放置2号杂物房,趁早上凉快大家赶紧行动......”户院长有条不紊的分布任务,20余人开始了清理行动,拆除板房的,收拾整理的,运输安置的,各司其职,井井有条,不到2小时,大家共拆除了小区内乱搭乱建的杂物棚和鸡圈10余处。

“这一收拾看到格外干净,清清爽爽的心里都舒坦!”“我们都希望小区能越来越好,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是的呀,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儿使,啥子事都能做的好。”居民们一边挥洒汗水,一边津津乐道,共商未来美好生活。幸福小区是城关镇晓阳村本年度试点共同缔造扩面试点小区之一,6月19日一大早,小区居民你出力,我出力,齐心共建美好家园行动。

共同缔造像一个心脏起搏器,让居民发动起来、兴奋起来了、参与进来了,小区公共大事和居民房前屋后的小事大家都抢着干。此次自发拆除乱搭乱建行动展现了小区居民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为小区带来了清新宜居的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们深刻体会到,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是共同缔造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受益者。通过这种共同缔造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让大家对小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幸福小区属易地搬迁安置小区,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共3栋6个单元49户,属于混居小区,大部分为孤寡困难群体,因居民生活环境意识有限,小区环境卫生脏乱、私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等“疑难杂症”。如何把环境变干净、变美丽;“车辆乱停乱放,如何管;孤寡困难群体,怎么帮.……”围绕入小区环境整治决策共谋中,召开户院会,畅谈治理思路,博取众人智慧。目前召开共同缔造户院会4次,走访入户128户,收集社情民意50多条,构建了“小区怎么建、居民说了算,环境怎么搞、居民一起干”的治理体系。

点滴力量,凝聚成无坚不摧的澎湃动力,束束微光汇聚为共同缔造的燎原之火。不知不觉中,小区迎来和美嬗变——目前,小区环境有人打扫,居民自发拆除私搭乱建杂物棚10余处,自行清除或移栽建设用地上的青苗,现广场及路基均已基本成型,院落精致整洁、满眼烟火气。在共同缔造中,逐步消化居民“微心愿”。通过“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参与”,对小区幸福小广场、太子贡道路硬化亮化、高堰子灌溉大渠道治理等项目进行“微改建”,以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解决“最后一米”治理的难点和痛点,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共同缔造营造好环境,自治管理创造新生活。眼下,城关镇“和美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共建行动随处可见,共享成果触手可及,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星星之火,已经汇成了一簇巨大的火焰,在城关大地上渐成燎原之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关镇党委书记丁杰高兴地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