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以“数公基”建设引领数“智”新发展

2024-09-29 10:46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黄晟铭 杨鹏 报道:今年3月份以来,房县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数公基”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政府”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构建高效集成、系统协同、安全可靠、快捷便利的数字基础体系。截至目前,一期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市专家组验收,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37.5平方公里城市信息模型管理系统数据全面完成,“一标三实”管理系统数据基本完成,编码赋码管理系统同步更新。

高标准建成城市数字模型

将“数公基”建设工作作为提升政府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关键举措,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数公基”建设实施方案及战略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市级统筹规划建设平台、县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做好基础搭建工作,即建成城市信息模型(CIM模型)、建成“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基础平台、建成编码赋码基础平台等工作,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截至目前,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及5个工业园区的信息模型生产,覆盖面积40平方公里、涵盖28个村(社区)、近200家重点工业企业。汇聚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城市道路、水域河流、建筑物、通讯等6大类、80小类数据共计5.9万条并治理上图;生产城市部件70小类数据3.35万条并治理上图;生产建筑物构筑物规模2.4万余个,西关印象片区作为示范区生产规模358个并治理上图。完成1:500电子地图生产上图,实现中心城区与重点区域地形地貌精度0.5米。

高质量开展数据治理

由县数据部门牵头,抽调公安、自然资源规划、住建、民政、城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成立综合协调组、技术支撑组、一标三实组、CIM模型组、集成平台组五个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协同作战。规范生产标准地址,入库标准地址12.81万条,其中院落地址153条、建筑地址2.4万条、单元地址1.5万条、楼层地址4.8万条、户室地址5.2万条,对无名路、巷、桥等按程序予以命名589个并对社会发布。规范清理存量数据,通过全量汇聚、普查核实、持图比对三次数据清洗治理,对城区28个社区(村)、5个工业园区、154个网格的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进行全面普查,确保城区建筑地址和“三实”数据的准确翔实。截至目前已完成“一标三实”数据全要素治理上图,其中实有房屋12.81万条、实有人口14.05万条、实有单位5702条。

高站位完善机制制度

建立“一标三实”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明确住建、公安和市场监管分别牵头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和实有单位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动态更新。实有房屋方面,依托新增标准地址生产流水线,对接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7个部门、15个关键业务节点的相关数据,实现实有房屋数据动态更新。实有人口方面,依托“警格+网格一体化动态核验”机制,掌握实有人口变化情况,实现实有人口数据动态更新。实有单位方面,把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个人申报、设立登记、登记、迁入迁出、注销等全环节,通过“市场主体信息变化、基层力量走访核验、专班质检更新上图”方式,实现实有单位数据动态更新。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了数据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软件供应链安全管理制度、业务连续性管理及备份制度、网络安全考核及监督问责制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等工作机制。在工作推进中,县保密局派专人全程监督;项目完成后,由公安机关对所有参与人员的电脑、存储介质、手机等进行保密审查。

高效率推进数据应用

一方面梳理应用系统,开展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的梳理分类,建立应用系统“一本账”。共梳理国垂、省垂、市垂、自建业务系统共235个。研究制定房县数公基应用系统整合对接工作方案,组织自规、住建、民政、公安、行政审批等部门,按照新增标准地址规范描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不动产权证书、营业执照、投资项目备案证等“七证”。截至目前共发放带有标准地址的各类证书328本,含不动产权证书、抵押证明、不动产预告登记证书、网签商品房预售合同、营业执照等。另一方面推进房县住房供应链平台、物流供应链平台两大本地数字平台对接,形成房县特色成果,加快推进产业化转型建设。组织住建、交投、开发企业、承建企业五方,召开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对接方案,正逐项推进。截至目前,房县住房供应链平台与CIM平台已完成数据接口改造、页面设计改造,进入平台对接测试完善阶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