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财政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经济增长,产业优化。
2023年,房县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4.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财政通过精准施策,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彰显了房县经济的强劲动力。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房县财政积极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1家,总数达到135家,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6%,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实现了64.3%的快速增长。农业方面,通过国土全域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二)财政收入向好,支出有序。
财政收入方面,房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4.3%,体现了财政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
财政支出方面,房县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投资、项目大幅增长。
房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尤为显著,达到73.6%。
在项目建设方面,房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年争取项目224个、到位资金55亿元。通过滚动实施项目投资三年行动方案,推进重点项目243个,完成投资180亿元。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促进了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制约财政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运行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目前全县经济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而房县产业体系刚刚形成轮廓,优势产业不够大,产业链条不够长,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实体企业较为脆弱,很多企业还处在拔节成长期,需要持续“浇水施肥”,扶上马送一程。这也就造成了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
(二)经济结构单一,综合实力薄弱。
房县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才刚刚实现从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的过渡,经济结构单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没有完全发力,交通、物流等要素保障还存在瓶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还有一些难题需要破解,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等关键领域还需要持续深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依旧薄弱。
三、新时代财政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抢抓先机,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按照2024年房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为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聚焦发改、交通、林业、自规等重点部门,巧抓国家增发超长国债等政策机遇,争取了更多补短板、调结构、管长远的项目资金。
(二)优化结构,加大重点领域投入。
在新时代背景下,财政将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三)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财政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同时,要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有力依据。
(四)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财政将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税收制度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步伐,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同时,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加强协同,拓宽融资渠道。
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财政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来,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体系。
新时代财政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房县财政局作为全县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国家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房县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财政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为推动房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王剑波 刘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