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斜照,寒气渐消。虽已进入隆冬时节,房县军店镇中村村白鹤湾的浣衣坊中依旧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趁着晴好天气漂洗衣服,捣衣声伴随着欢笑声此起彼伏,一幅“美丽家园 共同缔造”的生动图景映入眼中。浣衣坊外,清澈见底的盘峪河汩汩奔涌,诠释着当地群众共建“文明河流”的幸福“密码”。
4场户院会,了却多年的“旧账”
“盘峪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下河洗衣会影响水质,大家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2024年3月,军店镇中村村党总支书记程学明在白鹤湾片区召开户院会,向群众讲解“文明河流”的含义,号召大家从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流域水环境。在农村地区,下河洗衣是村民千百年来的传统,虽然近些年家家户户都买了洗衣机,但多数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仍固守着这一习惯。今后洗衣怎么办?洗衣水引到哪?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大家一时没有了好主意。
于是,中村村“两委”连续召开户院会,引导群众共谋良策,期间还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开到第4场户院会时,大家最终摒弃了等待观望、因循守旧的思想,兴建浣衣坊的方案也逐渐成型。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群众自发组建成立村民小组理事会,议定全村村民通过投工投劳、捐款捐物、让地让利等方式,共同建设浣衣坊。
5轮入户走访,凝聚42户民心
共建浣衣坊,看似小事,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中村村白鹤湾片区虽只有40多户、百余人,但大多数青壮劳力常年在外务工,能够投入浣衣坊建设的劳动力相对有限,不少群众存在观望心态,工程技术问题更需要专业人士来解决。面对种种难题,中村村将“户户走到”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问计于民,充分汇聚众智众力。
从5月初开始,村民理事会成员走进小区每家每户,同村民促膝交谈,从建设“文明河流”的意义讲到未来美好愿景,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摸排劳动力和专业技能人才。经过5轮入户走访,结合发放倡议书、组建微信议事群、电话访谈等形式,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中村村党总支副书记宋传波无偿提供设计图纸、工程机械和技术指导,小区泥瓦匠和劳动力组建施工队,无劳力的群众捐款捐物,村委会筹集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建设所需的人财物力各种要素都有了着落。
51500元工程款,办成30万的事5月底,中村浣衣坊破土动工。施工现场,驻村工作队、党员带头投入劳动,外出务工的村民得知消息后,也纷纷利用假期投工投劳。经过几个月的建设,一个古色古香的浣衣坊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浣衣坊的洗衣水,经过联通污水管网,最终在50多米外的人工湿地得到净化处理。决算下来,整个工程花费51500元,建成了预算30万元才能建好的项目。“我们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动文明河流建设,以小切口回应大关切,不仅满足了基本民生需求,同时提升了群众生态文明素养。我们将持续发动群众共建共享美丽家园,让群众在文明河流建设中增强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军店镇党委书记王元涛说。
短评:为了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房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和水质影响控制区,当好“南水北调忠诚守井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政治责任和庄严承诺。
始终扛牢守水护水之责。锚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目标定位,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立房县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组建水上综合执法队,构建“水地空天”一体化检测体系,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支沟治理,以“小河清”保“大河净”。
广泛凝聚守水护水之力。以“文明河流”建设为统揽,系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文明宣讲、文明培育、清洁房县等“六大创建行动”,组建400余支、7万余人的“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将文明河流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人人都是守井人”的强烈共识。
充分运用守水护水之效。依托文明河流建设成效,大力发展房县黄酒、温泉康养、设施渔业等“水经济”,擦亮“诗酒太极”文旅品牌,打造“逛西关、舞太极、探野人”“诵诗经、品黄酒、泡温泉”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有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