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化龙堰镇:守护碧水清波 绘就生态画卷

2025-01-09 15:33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伍子杰 报道:近年来,化龙堰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多措并举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幸福河湖”建设,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凝聚守水护水之势,擦亮美丽河湖底色

纵深推进河长制。化龙堰镇研究出台《化龙堰镇河长制河道巡查制度(试行)》等多项制度,要求镇级河长每月至少巡河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一次,不断压实河长责任。扎实开展“村书记巡河”活动,用脚步丈量河情,做到镇域河流巡查全覆盖,发现问题当场交办、立行立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成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并在全镇16个村投入运行,投资600万元对集镇污水管网提档升级,管线入网率由不足40%攀升至80%以上;新建3处污水处理池、1处油污处理池,将各村旱厕改造成三联封闭水冲式无害化厕所。通过完善涉水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加强水质管控。在全镇水域范围内增设7个监测断面,全方位监测水质情况。镇纪委办、河长制办常态化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对违规排放污水废水、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镇村单位进行通报,倒逼扎实整改。探索创新“扛着镜头找垃圾”工作法,驻村干部在巡河时做到“随手拍”“随时记”,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整理、及时上报。

汇集守水护水之力,提高美丽河湖成色

示范引领发力。化龙堰镇坚持用“党建红”呵护“碧水清”,以每月“清洁房县”和每周“清洁家园”活动为抓手,在重点河段设立“党员护水先锋岗”,通过实施包片责任制组织党员开展巡河、清河、护岸、保水行动。经过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水、河湖环保宣讲等活动,“河湖保护人人有责”理念已深入人心,守水护水志愿活动已蔚然成风;村规民约给力。化龙堰镇立足实际,将守水护水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张贴在各村醒目位置,同时组织驻村干部入户宣传。新制定的村规民约从水质保护、污水排放等方面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新的村规民约颁布后,不仅增强了群众爱河护河的意识,还极大提高了河长制工作在群众中的知晓度,调动了群众参与支持河长制的热情,有力推动“河长制”走向“河长治”;共同缔造助力。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通过召开户院会凝聚群众共识,汇聚守水护水强大合力。使用积分制、红黑榜等方式鼓励群众参与志愿巡河活动,定期评选“最美守井人”“优秀护水志愿者”等身边典型,形成“人人肯出力、家家有行动、村村有成效”的良好氛围。发动群众力量组建“清亮亮守水护水小分队”,大家合力共为,建管并举,人人都是“守井人”,同做护水“点滴事”。

完善守水护水之道,增添美丽河湖亮色

做强设施农业。化龙堰镇锚定“高标准设施蔬菜专业村”目标定位,在上湾村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成1200平方米的高标准阳光温室暖棚,带动周边6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建设2500平方米的循环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发展设施渔业降低养殖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有效破解渔业发展、农民增收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用生态“好水”激活经济发展“活水”;聚焦循环产业。化龙堰镇紧扣“双碳”发展目标,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投资建设长望川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变垃圾填埋处置为焚烧发电处理,解决了旧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地下水源的问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循环化利用,有效改善了镇域范围内水环境状况;探索农旅融合。结合自身地理区位优势,将高桥村融入军店中村农旅融合经济带,累计投资1200万元,因地制宜建成“六桥三瀑十潭”休闲节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上湾村实施河道清淤、河岸绿化等工程,沿河道栽种5000余株果树花卉,修筑2个集实用和观光于一体的观光拦水坝及1处漫水桥,打造鱼鳞坝、荷花池等景点。如今上湾村和高桥村已成为休闲近郊游的首选地和网红打卡地,每年吸引10万余名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山河无恙,净水长流。如今的化龙堰镇绿水青山环绕,村组道路成网,惠民产业遍布,一条条河流清水永续,一股股清泉涌流万家。在未来,化龙堰镇将持续推进全镇水环境治理工作,凝聚群众守水护水强大合力,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共同建设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和谐的美丽乡镇。

一审:黎娟  

二审:程艳  

三审:龚成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