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家访:孩子笑了,老师哭了

2025-02-13 08:54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房县青峰镇中心幼儿园老师李鑫烁接到班上孩子安然(化名)爸爸打来的电话。“李老师,新年快乐!”电话那头,4岁的安然奶声奶气地送上祝福。李老师听着,心里满是欢喜。

初见安然时的情景,李鑫烁至今难忘。去年2月的一个清晨,安然的爸爸匆匆将孩子交到她手中后便离开了。教室里,其他孩子嬉笑打闹,安然却始终蜷缩在角落,攥着衣角一言不发。放学时,安然的奶奶说:“孩子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娃儿一岁起就跟着我,我听力不好,平时和他说话少。”

开学两个星期了,安然还无法融入集体。李鑫烁决定去家访,几经辗转才找到安然的家。进屋一看,当天的午餐是白粥和青菜,电视机重复播放着动画片,安然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电视。

年过六旬的奶奶听力几近丧失,交流时需贴着耳朵大声喊话。“奶奶,一定要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多给爸妈打电话。”临别之际,李鑫烁一再叮嘱老人。

第一次家访让李鑫烁格外揪心。面对这个语言发育迟缓、社交能力几乎为零的孩子,李鑫烁发起了“温暖攻势”。

每天早上入园时,李鑫烁都会给安然一个大大的拥抱。集体活动时,李鑫烁会拉住安然的小手,鼓励他上台表现自己……渐渐地,安然会在集体游戏时拽住同学的衣角,会在得到表扬后露出腼腆的笑容。

“幼儿教育就是牵着蜗牛散步。”李鑫烁把这句话写在教案扉页。一个学期后,安然有了变化,主动参加活动,有了竞争意识,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在此期间,李鑫烁还通过微信和电话多次与安然的爸妈沟通,叮嘱他们多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娃儿现在会唱儿歌了,性格也开朗了。”安然的爸爸说。

改变的不只是孩子。今年1月7日,幼儿园刚刚放寒假,李鑫烁再次走进安然的家。这一次家访令人惊喜,安然的妈妈请假提前回到了家。

“以前养娃儿,总觉得给口饭吃就行,现在才知道娃儿心里也苦。”妈妈轻轻摸着安然的头,眼中满是愧疚与疼爱。

看到安然依偎在妈妈身边开心地笑着,李鑫烁的眼眶湿润了。“我今年30岁,孩子两岁多,我特别能体会孩子需要母亲陪伴的心情。”

这场跨度近一年的两次家访,如同绵绵春雨,润泽了安然的心田。如今的安然,会在户外活动时举着小手喊“加油”,会拉着小伙伴分享饼干,也会在弄疼别人后低头说声“对不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能做的就是播洒阳光和雨露。”李鑫烁感叹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