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许波 刘晶晶 通讯员杨涛报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春播春种的关键时节,在五台乡红场村,黄精种植产业正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自主种植等多种模式,村民们不仅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还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五台乡红场村的黄精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翻地、打窝、播种、施肥、覆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高德堂将自家5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收入有两千多块。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他还在基地务工,去年仅务工收入就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元,每天合一百三十多块钱。
高德堂的增收故事只是五台乡黄精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效益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投身黄精种植。套种区用工火热,高峰时,四五十人齐聚田头。
林地里的“精玉”良缘,离不开东风公司的帮扶。东风公司驻红场村工作队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帮助五台乡建立了黄精产业园和加工车间,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还协助乡里引进能人大户和市场主体,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提升了黄精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第一种是我们引进的能人大户、市场主体承包我们村民的土地,流转土地,再反包给村民种植,我们现在还建立有加工车间,还有职工务工的收益,到时候是三方面收益;第二种形式鼓励村民自己种植,特别是林下种植,我们是免费的给村民提供种苗,让村民自己去种植,收益全部归村民所有,”东风公司驻红场村第一书记杜贤军说道。
种得好,还要卖得俏。为了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里合作社还与种植户签订了收购协议,确保黄精的保底价收购,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五台乡地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五台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黄精小镇”为发展定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扩面积、建示范、强链条”九字方针,结合现有的茶叶基地、蓝莓基地,积极探索粮药套种、茶药套种、林下种植等多元化种植模式,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
五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睿表示,扩面积,即全乡黄精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建示范,即招引企业6家,发展能人大户48户,实现全乡黄精种植面积全覆盖;强链条,即树立工业思维、链式思维,建成五台东风黄精产业园、西关印象黄精体验中心等,最终实现黄精果脯、黄精茶、黄精咖啡等系列延伸产品远销海内外。
从土地流转到务工增收,从自主种植到产业链延伸,黄精产业正成为五台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完善,黄精产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审:黎娟
二审:程艳
三审:龚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