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郑家旺 郑丹 报道:近年来,房县坚持“山水城人”融合发展工作思路,着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城市常新、民风向好的文明城市,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全力服务湖北支点建设贡献精神文明力量。
让青山常在,绘就“绿满房县”底色
3月10日上午,房县红塔镇塘溪村双峰山义务植树点人头攒动,1500余名志愿者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在马栏河岸的山坡上栽下红叶石楠、大叶女贞等苗木1万余株。这是房县倡导人人爱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大力开展植树绿化行动,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共建“美丽房县”的一个缩影。
2025年,房县计划完成植树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3.45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10.34万亩,实施小型水利水保措施131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6%。
房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扩绿增效,精心实施国土绿化示范和生态修复项目。以植树活动为契机,抢抓季节推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确保造林任务全面完成。在第47个义务植树节期间,掀起了植树造林热潮,营造出全民参与植树造林,共建美丽房县的良好氛围,让绿色成为房县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让绿水长流,彰显“文明河流”特色
3月3日,房县城关镇炳公村干河桥上下,该村小学6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化身“小小河道清洁员”,悉心捡拾河岸边的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水护绿”志愿服务精神。
房县结合城市人居品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文明河流”建设“十大行动”,让“文明河流”成为房县文明创建工作的亮点,助力“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守水护绿”志愿服务队开展水体环境治理170余次,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持续营造出全民参与“文明河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城市常新,提升“美丽房县”成色
“住在这里十几年了,环境整治后给我的感觉像搬了个新家。”3月13日,城关镇老城社区建总家属院居民丁武金指着焕然一新的小区介绍,破损的路面已修复平整,杂乱无序的线缆统一规范,新安装的路灯温暖人心……
老院换新颜,得益于家属院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2024年10月,该小区包联单位县人社局联合县创文办、县住建局等部门开展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整修管道、安装路灯、拆除违建、平整场地、划定车位、捆扎线缆,让群众的幸福感“就地升级”。
房县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坚定为民惠民靠民工作理念,各包联单位积极参与小区文明建设,为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出谋划策,疏解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县住建局聚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复人行道1.3万平方米,修补沥青道路9120平方米,补植绿化1.26万平方米。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以精细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房县。
让民风向好,展现“和谐房县”本色
每天清晨,在房县的大街小巷,总有这四种人的身影,他们分别是“志愿红”“环卫黄”“城管青”“交警蓝”。无论天晴下雨,他们总会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或开展文明劝导,或清扫环境卫生,或维护市场秩序,合力维护着和谐有序、平安祥和的生活环境。
房县常态化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交通劝导、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中来,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倡树文明新风、培育文明乡风、弘扬淳朴民风。
“社区经常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我们讲解文明交通、垃圾分类、消防安全等实用常识,引导我们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老城社区居民褚大姐高兴地说,现在社区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融洽了,大家生活更开心了。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为加快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今年,房县将以公共场所“六大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将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