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丁茜 报道:今年以来,化龙堰镇紧紧锚定湖北“建成支点”的战略目标,以“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昂扬斗志与奋进姿态,全方位聚焦“党建强基、生态筑基、产业固基、治理护基”四大维度的突破,全面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开启全新征程。
党建强基,锻造发展先锋铁军。化龙堰镇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开办能力作风提升读书班,让20余名90后干部化身“讲师团”、“策划团”,通过干部自主策划、自行备课,利用理论课堂、业务讲堂、户外实践、练兵测试等多种形式,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教学,实现能力进阶。持续深化“导师+班子成员结对传帮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服务一线,有针对性地加快锻炼年轻干部成长。
生态筑基,绘就美丽乡村画卷。化龙堰镇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相结合。按照污水“应收尽收”原则,建成3处污水处理池、1处油污处理池,疏通管道4公里,推动水质稳定达标、向优向好。以“一沟一策”推进支沟流域治理,实施清淤、护岸、绿化工程,打造鱼鳞坝、河边公园等生态景观。对河道实施清淤和河岸砌护绿化,综合治理河道沿线环境卫生,铺设游步道3公里,对沿河1000多亩山体进行林相改造,种植经果木1万多棵。组建由党员志愿者、村小组长、村民代表、退休干部等组成的“鸳鸯柏环境整治小分队”和“清亮亮守水护水小分队”等自治组织,常态化开展“清洁房县”、“守水护水”行动,呼吁群众自觉当好“守井人”。
产业固基,激活三产融合动能。化龙堰镇立足资源优势,变“田园景”为“致富经”,秉持“蔬菜产业专业镇”战略目标,完善配套设施,新建蔬菜交易中心1处、气调库4个、冻库2个、分拣加工厂1处,实现设施蔬菜、露天蔬菜均达成“双千亩”;大力发展文旅业态,走好“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路线。深挖“鸳鸯柏”文化IP,打造沉浸式农耕体验园、主题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量超10万人次;持续发展林下经济,招商引入市场主体,计划发展黄精、天麻、吊瓜等共计2000余亩林下经济,联农带农让百姓共享致富成果。
治理护基,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化龙堰镇依托“和为贵调解工作室”,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资源,形成“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法律工作者)调解团队,强化法治保障;创新“矛盾纠纷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源头预防、定期研判、多元化解、包案稳控、回访跟踪”五步流程,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打造“嘹亮人”调解品牌,选聘群众信任的“乡贤能人”组建三级调解网络,以“同饮一湾水”的地缘优势和亲情纽带化解矛盾;创新开展“三民共治”自治模式,以村民理事会为核心打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干、民事民管”新格局,激发自治活力;创新“鸳鸯柏下话振兴”“田间议事会”等民主协商平台,建立“1234”义务工机制和积分手册制度,组建5支自治队伍。今年以来,开展“村民义务日”活动10次,带动200余名群众从“旁观者”变身“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