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强 王传力 报道 阳春三月,土城镇塘埂村的菌农们正忙碌地进行着春耳的下地栽培工作。清晨的阳光映照着整齐排列的菌棒,菌棒内菌丝洁白浓密,菌种发酵饱满,每袋菌棒都孕育着希望。
近年来,土城镇塘埂村立足全村实际和本地资源优势,抢抓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政策机遇,围绕“党建+产业”模式,联合种植大户,将地栽黑木耳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方向,在继承和发扬以往黑木耳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探索适合本村生产实际的发展道路,为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促发展。土城镇塘埂村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塘埂村按照“党建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由党支部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村地栽木耳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笔者获悉,今年塘埂村计划发展150万袋地栽春耳,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下地栽培工作。
示范带动,添活力提质效。土城镇塘埂村不断拓宽思路,积极争取中央三部委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今年是合作社专业化种植地栽木耳的第7个年头。近3年合作社地栽木耳种植规模都保持在每年20万袋左右,为全村木耳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打消群众后顾之忧,一方面,村“两委”加强产业奖补政策宣传,强化党支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种植大户发展地栽木耳。另一方面,发挥能人大户、党员干部在种植技术、基地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指导农户提高种植技术,改善管理方法,实现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全镇地栽袋料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提升了质效。
联农富农、集体农户双收益。塘埂村始终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为木耳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两年地栽木耳产业新引入保险理赔机制,大大增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抗风险能力,极大地稳定了农户们的种植信心。合作社将产业奖补和经营收入用于地栽木耳产业的后续发展和规模扩建。同时,在木耳栽植、管理、采摘、销售等环节,务工需求吸引了农村闲置和半闲置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带动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倍增。
据统计,2024年地栽木耳产业累计带动全村600多户、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真正实现了集体、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 接下来,土城镇塘埂村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优村级富民产业,积极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到地栽木耳中产业中来,真正将地栽木耳产业发展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