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娜娜 报道: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县委编办立足事业单位功能定位,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激发事业单位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与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管理的密切配合,挖潜和发挥“两个平台”数据汇聚、信息化监测监督功能,抓实线上“数据比对、疑点排查、问题交办、限期整改、销号清零”工作措施,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抽查核查,全面提升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度报告公示等有关登记信息数据的精准度和合规性,提升登记管理数字化监管效能。
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一是针对规模小问题,精简一批。明确不再保留和新设编制在3名及以下的事业单位,职能相近的进行划转,空壳予以撤销,空编予以收回。二是针对设置分散问题,整合一批。对一个系统内职责相近、公益服务事项关联紧密、设置过于分散的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将住建部门工程造价管理站、工程质量监督站等4个单位整合为建设工程服务中心。整合林业系统林政管理稽查队、珠藏洞木材管理站、五谷庙木材检查站等8家事业单位,夯实林长制工作力量。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扶贫宣传发展等机构跨部门整合,探索不同领域、不同隶属功能的同类单位融合发展。三是针对服务弱化问题,新设一批。围绕建设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县目标,设立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诗经文旅旅游度假区管理中心等机构,分别赋予其相应职责,为全县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文化旅游、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提供机构保障。
坚持需求导向发挥事业单位职能效益。聚焦地方特色资源,擦亮文旅产业“三张名片”。理顺度假区管理服务职能,组建县诗经文化旅游度假区管理中心,明确度假区行政管理、事务管理、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职能职责,释放旅游产业发展活力。优化设置的罗国士艺术馆、西关文旅发展中心、黄酒产业发展中心等服务机构,深入推广地方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让一部诗成就一座城,高起点规划、精细化建设的西关印象景区多次在央视等媒体推介宣传,先后荣获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提升编制配置效益。聚焦“五个一百”工程,围绕房县农业七大产业,从人才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流域保护等方面,统筹设置相关事业单位。优化县委人才办资源力量,设立“房陵英才”专项事业编制,破解人才引进“瓶颈”。为服务招商落地企业“一站式”全程代办,保障县重点企业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投资促进中心等机构足额编制,发挥职能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