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高田汉 叶志瑞报道:在秦巴山脉的苍翠怀抱中,房县门古寺镇书写着一份独特的“绿色答卷”。万亩林间沃土之下,珍稀药材黄精蓬勃生长,以一抹自然绿意撬动乡村生态振兴与共同富裕,让这片土地焕发“绿富美”的生机与活力。
一、科学落子,破局分散经营
门古寺镇的黄精产业崛起,始于一场立足山水禀赋的精准布局。镇党委政府摒弃传统“村村点火”的分散模式,以科学评估为先导,系统梳理各村海拔、土壤、光照等自然密码,最终将车中路以南区域确立为核心发展区。同时创新构建“区域联动”机制——以石龙沟村、狮子岩村、东河村三个产业强村为引擎,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握指成拳、协同发展。通过整合碎片化的耕地与丰饶的林地资源,万亩黄精基地应运而生:3600亩粮药套种实现“田里双丰收”,6400亩林下种植则让“闲置绿荫变金库”,多个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如翡翠镶嵌于群山之间。
二、产业联动,筑牢富民根基
万亩黄精基地的建成,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拓宽富民渠道的关键支撑。“粮药套种”模式让传统农田焕发新活力,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与黄精和谐共生,实现“一地双收”,显著提升亩均效益;“林下种植”则盘活了沉睡的林地资源,践行“不砍树也能致富”理念,林农获得土地流转金和林下经济双份收益。规模化种植催生了除草、管护、采收、初加工等大量用工需求,成为“家门口的绿色车间”。有效解决了本地劳动力就业问题,让村民告别外出漂泊,实现稳定增收。创新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镇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与湖北陵州药业、房县尚品药业等龙头企业和本地合作社紧密衔接,签订长期稳定的黄精购销订单,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确保产业收益稳定惠及农户。
三、绿富同频,绘就振兴画卷
门古寺镇的黄精产业,不仅追求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更通过扎实的举措,让“绿富美”从愿景走向实景。林下种植模式最大程度保护了原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万亩葱郁的黄精基地成为强大的水土保持屏障和生态景观带,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在狮子岩村建成58个现代化黄精高标准育苗大棚,采用工厂化育苗技术,专业培育优质“鸡头黄精”种苗,为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大力推动黄精“食药同源”价值转化,改变单纯“卖原料”的初级模式。积极联合食品加工企业及本地农家乐,开发出黄精菊花茶、黄精酒、黄精面条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下一步,门古寺镇将锚定15000亩种植目标,科学有序推进扩面种植,重点打造“车中线-狮九线”黄精产业示范带,进一步巩固产业集聚优势和示范引领效应。持续深化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市农科院的战略合作,引入前沿技术成果,并常态化开展覆盖全产业链的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产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支撑。通过认证提升、渠道拓展,全力争创房县“黄精小镇”特色地域名片,显著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市场影响。
一审:黎娟
二审:程艳
三审:龚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