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乡:小菌菇撑起大产业

2025-07-29 15:00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何鑫 报道:沙河乡近日召开2025年度食用菌产业技术座谈会,总结回顾全乡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该乡始终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政企协作带动、发挥链式思维,成功将小蘑菇做成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因菌兴业、因菌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整合资源搭“台子”,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沙河乡全力擦亮“香菇小镇”名片,形成了以勤发富菌业有限公司为引领,火光、卢家坪等8个专业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乡已建成食用菌园区15个,占地250余亩,建设香菇大棚573个,年种植规模达530余万筒,包含代料香菇300余袋、平菇30万筒、木耳16万筒、椴木香菇2万筒。经测算,食用菌产业带动单亩增收5000元至7000元,经济效益显著,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

政企携手铺“路子”,联农带农共促增收。沙河乡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搭建合作平台。鼓励火光村成立强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以香菇、木耳、天麻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对有食用菌发展需求的村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务工签约可以带动劳务增收。每个菇棚存放菌棒约13,000根,出菇旺季每个菇棚需5人采摘,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就业的同时,不断吸引人才回流,为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循环发展延“链子”,提质增效迈向未来。为构建可持续发展格局,加强与构建循环发展示范县目标同频共振,沙河乡积极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房县尚诚生态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废弃菌棒回收利用体系,实现“林下养菌-菌棒制肥-肥养森林”的生态循环模式。据统计,该公司每年回收废弃菌棒100万筒,生产有机肥10万吨,全乡废弃物转化率达100%,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为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质肥料,推动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

下一步,沙河乡将围绕“三链融合”发展目标,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工程:一是培育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菌菇酱、冻干产品等高附加值品类;二是建设一批数字化示范基地,推广智能温控、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培养一批乡土技术人才,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常态化技术培训机制。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