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彭轲 报道:昔日沉寂的空置老屋,如今洋溢着勃勃生机。在上龛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黄龙村巧妙盘活村内闲置多年的老屋资源,引进“框栽天麻”创新种植模式。一排排整齐的种植框在改造后的仓库里有序排列,承载着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富的新希望,为黄龙村的产业振兴按下了“快进键”。
借屋生“财”,盘活沉睡资产。面对发展空间有限和资源闲置的现实困境,黄龙村“两委”班子在乡政府的政策指引下,积极寻求“变废为宝”的良方。经过深入调研和市场考察,果断将目光锁定在村集体所有、长期空置的老屋上。此举不仅避免了资产的“沉睡贬值”,更破解了村集体缺乏高效增收项目的难题。通过对仓库进行安全检测、功能分区改造和水电设施升级,原本的“负资产”迅速蜕变为发展现代种植的理想空间,实现了闲置资源向高效资产的华丽转身。
方寸之间,精耕“名药”天地。走进改造后的天麻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高度集约化的立体种植场景。黄龙村采用的“框栽天麻”技术,如同在房屋内构建起多层“天麻公寓”。标准化种植框层层叠加,充分利用了宝贵的垂直空间,在有限面积内形成了约1000框高密度种植单元。这种模式精准把控了天麻生长所需的温湿度、光照等核心要素,有效隔绝了室外多变气候和病虫害侵袭的风险,实现了“工厂化”的高精度、高可控管理。昔日存放杂物的老屋,如今变成了孕育名贵药材的现代“梦工厂”。
党建领航,拓宽增收路径。黄龙村的天麻产业,始终将壮大集体经济、惠及村民置于核心位置。框栽天麻由村集体主导运营,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集体增实力,闲置房屋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产生固定租金收益;项目盈利后,村集体享有优先分红权,为村庄公共事业提供持续资金保障。村民得实惠,在天麻产业发展和日常管理中,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参与菌材准备、装框、管理维护等工作,“家门口”就业让村民鼓了腰包。同时,村集体计划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未来可鼓励村民通过小额入股等方式共享发展成果。
链式发展,续写振兴新篇。首批天麻菌棒已成功入驻“新居”,静待丰收。黄龙村“两委”信心满满地表示:“框栽天麻不仅盘活了‘死资产’,更重要的是盘活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我们有信心把这一产业打造成为黄龙村的金字招牌。”未来,黄龙村将着眼长远,在巩固提升种植效益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产业融合路径,探索发展天麻初加工提升附加值,为集体经济的长效增收注入更强动能。
在黄龙村的闲置房屋里,一个个平凡的种植框,正悄然孕育着村庄蝶变的力量。以框栽天麻为突破口,黄龙村凭借集体经济的杠杆,撬动了闲置资产,激活了增收动能,凝聚了村民合力。这条“借屋生财、科技兴农、集体驱动”的特色发展路径,不仅为黄龙村描绘出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生动画卷,也为上龛乡乃至更广袤的乡村提供了盘活闲置资源、振兴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上龛乡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完善产业链配套,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迈进,让更多“土特产”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一审:邹怡
二审:程艳
三审:龚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