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杨先林 张雪 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的志愿航空队,被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厉害的飞虎队。1941年到1945年间,飞虎队有200多名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其中,有4名飞虎队队员在房县川百乡(今房县回龙乡)境内跳伞时被营救。
1944年10月25日上午,飞虎队一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执行战斗任务返航途中,因机身受伤,在房县川百乡上空坠毁。机组人员贾克福德(音译)等11名队员跳伞逃生,得到当地军民救援并安全转移。
家住川百乡黄土包村的杨光银(1930年生,当年14岁)是当时的现场目击者,他回忆:“当时上午10点左右,只听见远处轰隆隆的响声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大。不一会,听见打雷一样的一声巨响,只见一架飞机撞在岩头上,飞机爆炸后零部件散落了一地。从飞机上掉下来五个白花花的降落伞,三个掉在河边苞谷地里,一个掉在竹林里,还有一个撞在任家屋后的大岩上。附近的人去救援,撞在大岩上的人死了,救回的4个人安置在谭家祠堂。飞机上掉下来的人个子好高,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说话呜里哇啦听不懂,听县城来的人说是美国人。”
图为回龙乡十三村村民陈明山家中珍藏的美国飞机零部件。
图为飞机坠毁时目击者回龙乡十三村村民杨光银。
杨光银说,当时附近的人都到飞机爆炸的山上寻找残留的零件。他捡了一块飞机上的镔铁(铝合金),送到军店镇下店子街上的铜匠铺,打制了一个碗和一个炖盒。邻居陈明山的父亲在山林中捡了一个水桶粗的圆鼓子,用锯条把一头锯开烧水、烫黄酒,至今还保存在家里。
据原郧阳地区档案馆抗战资料记载,跳伞的11名飞虎队队员中,有6人降落在保康县境内;降落在房县境内的5人里,4人成功着陆,1人撞岩身亡。跳伞撞在山岩上牺牲的美国飞行员名叫罗哈来米勒(音译),县政府把他的遗体安葬在县城南边的二郎岗。其他4名机组人员在房县县城住了3天后由专人护送到均县草店(今丹江口市境内)。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将牺牲飞行员的遗骸运回国。坠落飞机残骸除部分笨重部件外,其余零部件经竹山装船运走。
当时房县川百乡坠毁飞机的现场目击者还有:黄土包村村民孟成先(1934年4月生,当年10岁);谭启凤(1941年生,当年3岁),他们仍记得当时的一些情景。
如今,回龙乡村民陈明山的家中还保存着当年美国B—29轰炸机坠毁山谷遗留的一件筒状零部件,这个零部件已在陈明山家中珍藏了81年,这是中美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历史见证。
烽火硝烟中,曾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飞虎队书写了英勇无畏的传奇,在血与火中铸就的飞虎情谊和飞虎队精神将代代传承、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