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睡地块”到“幸福空间” ——房县盘活低效用地实现集约发展

2025-10-09 09:05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东元 报道:崭新的商住楼矗立,居民在小区悠闲散步,幼儿园传来孩童们的欢声笑语……金秋时节,房县白鹤镇孙家湾村充满生机与活力。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低效闲置的工业用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房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闲置低效用地不仅浪费资源,更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土地“紧缺”与“沉睡”并存的现状,该县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驱动,探索多元盘活路径,推动闲置低效用地“华丽转身”,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退二进三”唤醒沉睡资源

孙家湾村距房县县城约7公里,交通便利。此前,村内一宗41.73亩的低效工业用地,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绊脚石”。

为盘活这一资源,房县自2020年起实施“退二进三”政策(指第二产业用地退出,第三产业用地进入,主要用于优化土地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将这块低效工业用地收储后,打破传统单一用途限制,创新采用“住宅兼容10%商业服务用地”的复合规划方案。

“这一调整让容积率从原规划的≤1.6提升至≤2.0,既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又通过科学布局,整合居住、商业、购物、康养休闲、幼儿教育、卫生保健、文体娱乐等功能,打造出‘15分钟生活服务圈’。”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经公开出让,湖北尧治河斯远房地产有限公司获得该地块使用权,投资建设尧治河紫贤花苑商住一体化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已完工,建成8栋住宅楼共340套住房,商业、康养、幼教、医疗、文体设施齐全。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带动区域年经济收益提升20%至35%,直接创造600至800个就业岗位,形成“开发—就业—增收”良性循环。

该举措不仅推动孙家湾片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更以产城融合模式,为房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盘活存量、提质增效的实践样本。

拆旧建新改善人居环境

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房县还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改善。该县秉持“完整社区”理念,在老城、北关、东关等社区,筛选出7处共19户房龄超50年、院落布局乱的老旧房屋作为试点,推行居民自主更新的拆旧建新模式。

改造中,在保障居民原有宅基地面积不减少、街巷宽度增加的基础上,鼓励居民自行拆除老旧住宅并按要求复建。如今,这些老旧社区焕然一新,街道宽敞整洁,房屋规划有序,居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以前这里环境差、房子旧,现在新房子既宽敞又明亮,生活方便多了。”一位居民高兴地说。拆旧建新实现了城市改造升级、低效用地盘活、人居环境改善的“三赢”。

集零为整扮靓城市面貌

清晨7点,位于房县城关镇滨河大道旁的《诗经》园口袋公园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舒展身体,树荫下的长椅上,有人静读,有人闲谈。

这处利用城市边角地块打造的空间,虽面积不大,却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出了家门就是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整个人都神清气爽。”正在锻炼的李大爷笑着说。

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巧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河岸沿线等零散空间建设口袋公园。这些口袋公园设计精巧、功能齐全,既有绿树成荫的休闲区,也有色彩缤纷的花卉景观,还有儿童游乐设施。

目前,房县已在马栏河、大河等河道沿岸,以及吉甫路、《诗经》南路等城市主干道沿线,建成30余处口袋公园。这些绿色空间,既美化城市面貌,又提升生活品质,成为房县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举措。

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房县通过“退二进三”“拆旧建新”“集零为整”等多元模式,系统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显著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出了山区县集约发展的新路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