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高杨 报道:在房县化龙堰镇古城村标准化种猪养殖基地,没有难闻的猪粪味儿,没有以往印象中蝇虫纷飞,脏乱差的生猪饲养情景,整洁的路面、干净的厂房、清水保洁的猪舍,改变了人们对生猪饲养行业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该种猪养殖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给周边地区的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
房县化龙堰镇古城村村民何冬云欣喜的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外面打工,一个月一千多块钱,一年存个万吧多块钱,然后回来在这个场的(上班),在这个厂里今年是第五年,一个月工资就是两千五,一年保证下来存三万块钱,老的也照顾了,娃子读书也供出来了。”
在房县标准化种猪养殖基地,像何冬云这样在家门口上班的农民不在少数,该基地一年的用工 量在十七人,大都签下的是长期合同,在年底的用工繁忙期,加上临时工,用工总量能达到二十 五人左右。
在发展中房县标准化种猪养殖基地,把产业发展与农户生产生活相结合,基地发展带动农户一 起致富,衍生产业给农户提供经济保障,让农民不在是以往的靠天种地吃饭,而是有了基础保证 ,同时推出绿色经济发展到底,由于猪群数量大,该场以猪粪为原料建起了沼气池,给周边50户 农户提供绿色清洁的沼气能源,并且生产沼气完后的废渣又成了种田的肥料,供农户使用。
房县标准化种猪养殖基地负责人邢武广:“种猪场的创办,第一个也就是说通过品种改良,传给农民技术,引导一部分需要通过养猪致富的人,通过这个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第二个就是解决三个就业问题,一个解决了我们学农业技术的,年轻小伙子到我这就业,第二个就解决了家里面需要有小孩和老人照顾的这部分留守妇女这部分人到我这就业,既照顾了老人小孩也把钱挣了,第三个就解决了部分留守老人,不能够外出务工,一个月也能挣一部分钱。在一个解决了周边老百姓农副产品下脚料,比如说米糠啊,麸皮啊,像包谷啊这些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我们都以市场的零售价来收购,尽量增加农民收入。”
庄稼地里种庄稼,种好庄稼养人富,这是传统农民的一贯认识,在园艺场黑獐沟村,因 为湖羊养殖基地的出现,从此改变了村民们对庄稼地的认识,由以前种粮食只供人吃的想法,转 变为现在种粮食专供湖羊养殖基地里的湖羊,那里一千多只湖羊,已然成为了当地村民眼中的宝 贝疙瘩。
由于湖羊养殖所需饲料量大,品质要求较高,一般的产量的玉米和秸秆无法满足湖羊场的日常 需求,于是从去年开始,聚鑫湖羊场开始与农户达成协议,农民们种植的玉米和秸秆每年专供湖 羊养殖场,一年种两茬,都是在玉米和秸秆最嫩的时候收割,湖羊场全部以市场零售价收走,保 证上千只湖羊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
园艺场黑獐沟村村民王永香:“我家有三四亩地,(现在)种庄稼不合算,我跟羊场的签订 协议,一年种两茬包谷秆,买给羊场的,包括包谷头,我一亩地能收七千多斤包谷,一年种两茬 ,一亩地能收两千四百块钱,一年能收八九千块钱。”
今年三十出头的陆小燕,家境像许多普通的乡村留守妇女一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带 着年幼的孩子,由于不能外出务工,自己耕种田地的能力又有限,于是从去年开始盘算着从畜牧 养殖也上挣些现钱补贴家用,后来她看准乌鸡养殖市场,开始乌鸡养殖,谁成想由于自己的乌鸡 都是圈山放养,在县内的许多宾馆酒店都很受欢迎,陆小燕从此扩大规模,从原来的几百只,发 展成现在的两千多只,把养鸡产业做成了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丈夫在外头打工,我在屋的带个娃子,顺便养了两千多只鸡子,今年养的这两千多只鸡子,宾馆的给我订的都差不多了,估计今年能收入个两万多块钱。”园艺场黑獐沟村村民陆小燕如是说。
方之富是城关镇桃园村四组的村民,老两口六七十多岁了,虽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依然健朗 ,为了给孩子们减轻负担,老两口商量着养猪增加收入,因为政策好,当地给养殖户饲养的幼猪 免费注射疫苗,谁成想养猪效益不错,方之富准备明年多养几头,由以前的七头,增加至十五头 。
房县城关镇桃园村村民方之富:“我今年四月份买了七个猪娃,国家免费给我(猪娃)防疫,我今年这个猪娃子能够卖个万吧多块钱,自己能受益到卖个万吧块钱呢,我今年八月份又买了十五个猪娃,准备明年继续养下去。”
土城镇龙坪村的文武,是回家创业青年,早年在外打工,虽然在大城市北京干活,但收入一直 不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每年打工都是靠运气吃饭。在外工作实在太累,收益也不高,于是想 着回家创业,在父母的帮助支持下开始了山羊养殖,由最开始的几十只,慢慢发展成现在的一百 四十只,为了扩大规模,去年在土城兽医站的技术指导下,又盖起了专门的羊圈,打算把自己家 的养羊产业做大做强。
房县土城镇龙坪村村民文武:“前几年一直在北京打工,打工运气好的话,一年也就挣的到个三 万多块钱,运气不好的话一年也就一万多块钱,也不行,长期打工也不是个事,我从前年后半年 回来喂的这个羊子,去年打今年本钱就回来了,随随便便一年三五块钱,比打工要强的多,我这 早头的又卖了一批,卖了五万多块钱,本钱基本上都回来完了。下一步打算再进一批好一点的羊 子,然后把屋的房子好好翻新翻新把楼房盖起来。”
畜牧产业是我县传统产业,有着极强的地域优势,许多大型企业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得到 了发展壮大,而一些普通农户并不了解家庭畜牧产业的优势,对其“短、平、快”的特点知之甚 少,就此记者采访了畜牧部门相关负责人。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个传统产业,家家户户都能养,男女老少都会养,我们的饲草饲料资源也很丰富,可持续发展力强”,县畜牧局副局长 赵香成接着说,“畜牧养殖投入少,一头猪仔三四百元,一个羔羊四五百元,一个鸡苗三五元,可以说是千元即可起步,搭个棚棚就能养;见效快,一头猪羊四个月即可出栏,每头猪的利润在五百元左右,一只鸡羊6个月即可销售,每只鸡可赚40元,养只羊8个月就可卖,每只羊可赚五百多元。”
担心畜牧产品愁销路,是许多企业和农户不敢大胆开展畜牧养殖的主要原因,就如何扩宽全县畜禽销路,县畜牧局已经有了新思路、新方法。
县畜牧局副局长赵香成:“对此我们将组织专门的销售队伍,对承销量较大的广东、广西、 福建地区联系销售市场,还将加强招商引资,联系行业内大型的肉类企业来我县投资兴建肉类加 工厂,总之,尽最大努力,让广大养殖户生产出的畜禽卖的出,能卖个好价钱。”
畜牧发展缺技术,一直是制约畜牧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难题,县畜牧局按照全 县畜牧兽医站分布情况,挂图作战,力争为每一位畜牧养殖户提供“保姆式”一站服务,让每一 养殖户共享畜牧发展成果。
县畜牧局产业办主任 张运平:“在当前“精准扶贫畜牧先行”工作中,我们全县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将对养殖户的栏圈建设、品质改良、饲料利用、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给予全程跟踪服务,竭力为全县贫困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保驾护航。全县养殖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若遇到什么问题,请及时拨打畜牧服务热线0719—3223224,我们将及时到户给予全方位服务。”
简单的养殖条件,快速的利益收效,不繁重的劳动力需求,使畜牧产业成为房县许多农户脱贫 致富的首选产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全县畜牧产业的不断壮大,会有更多的农户在畜牧行 业上尝到甜头,实现自己心心目中的小康梦。
编后:“精准扶贫 畜牧先行”是县委、县政府在新形式下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新思想。畜牧产业作为房县八大产业之一,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过程中,创新发展模式,以大户为带动,以特色养殖为引领,以技术服务为支撑,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其“短、平、快”的养殖特点,赢得了养殖户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