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杨焲咏 何艳 报道: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房县关工委动员组织4600多名“五老” ,以社区未成年人“五爱”教育阵地建设为基础,创新举措,培育典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整合区域资源,建好“五爱”教育阵地
社区是联系家庭、学校的关键点,是发挥县关工委、县教育局、县文明办、团县委以及各乡镇党工委整体合力的重要机构。近年来,设置专门活动场所、专职管理人员、品牌教育活动和绿色网络空间,在全县率先建立“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需求,打造“0-3岁社区散居儿童早教中心”、“社区未成年人绿色上网空间”、“4:30课堂——快乐学吧”(“社区少年道德讲堂”、“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快乐心吧”、“社区小科技迷辅导站”、“社区小艺术家辅导室”)等一批活动载体,加强规范管理,引进优质师资,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品德、提高素质。在市关工委的指导帮助下,把“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在全县铺开,实现305个村(居)、社区全覆盖,年均开展活动5万余次、接纳村(居)、社区未成年人10万余人次,从活动中评选出村(居)、社区“美德少年”200余名。“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已经成为全县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平台和“五爱”教育的主阵地,促进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
传承良好家风,抓好“隔代家庭教育”
房县把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关心未成年人的有力抓手,连续5年把隔代家庭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住不放,成立房县隔代家庭教育研究会,召开隔代家庭教育座谈会、现场会,评选表彰“好爷爷好奶奶”“好姥姥好姥爷”,开展隔代家庭教育征文活动,编印《隔代育人祖孙情深》隔代家庭教育故事丛书,宣传典型经验做法,树立起传承美德、平等和睦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举办和谐家庭大讲堂49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开展家风大家谈活动,举办“弘扬价值观,传承好家风”楹联征集、“树优良家风,扬道德之美”主题征文、“家和万事兴”迎新春文明家风进万家主题活动,用好家风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学有所教,推进爱心助学活动
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爱心助学活动,每年向享受低保、特困家庭子女提供一次性助学金和救助金,对在册孤儿给予学费救助。开展“播种爱心,收获梦想”爱心助学活动,自五年累计募集资金220余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500余人次。开展“童心共筑中国梦”关爱未成年人行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留守子女和来房就读子女进行慰问帮扶,组织送知识、送文化、送健康、送礼物、送友谊“五送”活动,惠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00余人。
创新工作品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打造“七色系列教育”特色品牌,即“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橙色”科普教育、“黄色”健康教育、“绿色”国防教育、“青色”法制教育、“蓝色”环保教育、“紫色”关爱教育,“五爱”教育阵地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强化。广泛开展“伙伴、亲子、师生、社区、社会”五种快乐互动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在体验角色中健康快乐成长。充分发挥社区“五老”作用,连续举办5届“老少同乐会”,围绕“中国梦”、做合格小公民等主题,策划知识讲座、老幼联欢、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使少年儿童在“大手牵小手”的过程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