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报道: 今年以来,房县紧紧围绕“三大战略”、“五个一批”目标,以万人产业大扶持、万人搬迁大安居、万人技能大培训、万名干部大帮扶、万人保障大兜底“五万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如期完成2.5万人脱贫销号、23个重点村脱贫出列任务。
实施万人产业大扶持。按照产业扶贫规划,在全县20个乡镇69个重点贫困村中,着力创办34个产业发展示范村,推进4000户1万人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到户,同时启动其余267个村产业扶贫工作,力争全年扶持产业扶贫户6000户1.5万人。一是抓产业片区和示范村打造。根据10大产业片区内贫困村的村情特点,抓好产业示范村和示范片区建设,按照长短结合,分村分户制定发展目标,力争把10大片区及2016年出列的34个重点贫困村打造成产业示范亮点。二是抓典型模式推广。大力推广统分经营、园区+、直通车、三金链接、四包、双带“六大”产业扶贫典型模式,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切实提高产业扶贫质效。三是抓市场主体培育。依托扶贫贷、政府贴息统筹,不断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企业及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把贫困对象固化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四是抓科技支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普及和推广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每个贫困村有3至5个科技示范户,每个市场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带动10至20个贫困户。同时,积极抓好劳务经济、互联网+、光伏扶贫产业、旅游产业,多渠道拓展扶贫产业,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产业基础。
推进万人搬迁大安居。按照大搬迁总体规划,完成20个乡镇253个集中搬迁安置点规划;完成34个综合示范村的搬迁任务;启动以2017年出列省定重点村为主的46个村的搬迁工作。竹房城镇所在乡镇要保证有3-4个搬迁试点,其余乡镇要保证有2-3个试点。2016年完成大搬迁扶贫4630户1.2万人,其中:集中安置1400户、4000人,分散安置2700户、7200人,公租房安置530户、800人。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落实政策保障,确保搬迁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快致富”。
强化万人保障大兜底。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要求,对2015年“五看五定”评定后新增加的特困人口,依照低保条例纳入低保。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逐步衔接,适度提高低保标准,落实提标保障扩面1万人。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发展和培训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或五保范围。落实低保、五保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低保特困人员重点救助工作。2016年新增兜底保障人员1万人,总数达到3.5万人,其中,低保2.9万人,五保6020人,推进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实。
开展万人技能大培训。按照“扶贫先扶智”的要求,精准落实教育扶持及技能培训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大学等阶段助学政策,解决贫困家庭因学致贫问题,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实用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实行万人技能大培训,实现贫困人口户平掌握1-2门致富技术目标,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固化到技术支撑上。其中:教育部门技能培训3000人,农业部门“八大产业”实用技术培训1500人,人社部门就业技能培训2000人,扶贫办“雨露计划”培训3000人,移民局移民技能培训600人,安监局安全生产和特种作业培训1500人,总工会“金蓝领”创业培训300人,民政局退伍军人技能培训600人。
落实万名干部大帮扶。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两个“全覆盖”要求,“1+X”的包扶模式,开展“百支工作队进百村、万名干部包万户”活动,围绕宣传政策、结对帮扶、建立亲情、培志扶智、强基固本、发展致富等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四双”驻村帮扶。切实加强对各级驻村工作队的政策培训、督导考核,全面落实“七个一”要求,即做到进村入户、不落一户,精准识别、不错一人,找准穷根、不差一分,制定方案、不失一策,落实政策、不少一厘,建档立卡、不错一档,如期脱贫、不落一人。创造条件确保2016年全县34个综合示范村脱贫出列、2.5万人脱贫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