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房县人】李超:不甘于平庸  攀人生高峰

2016-05-04 09:14  

 

 

他乡房县人,行行有能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能在收入稳定的事业单位当会计,是众人为之钦羡的好工作 。可是,偏偏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因为从小贫困潦倒的经历让他不甘于平庸,让他懂得生活的不易,于是他义无反顾的丢弃了安稳的工作去外地闯荡。他就是今天节目的主人公---来自房县大木镇高川村的李超。本期的《他乡房县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听听他勇攀人生高峰的精彩故事。 

李超:“我姓李,叫李超,超是超越的超,老家是房县大木镇高川村的......”

李超告诉记者,他出生于1973年,93年毕业于房县二中,95年毕业于原郧阳财校,曾经在房县粮食局下辖的一个二级单位做财务会计。谈起出门打工的原因,李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李超:“当时家里面条件很差,因为我爷爷奶奶都七十多岁了,我的两个叔叔都是残疾人,当时就我父亲和我母亲,我还有个妹妹,上学对我来说就是个梦想,后来在我亲戚的资助下,借钱上学,包括我读了初中以后,就不想在读了......”

李超为什么不读书了?从小就很懂事的他不想因为读书而借账背利,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家境。初中毕业,他还是顺利的考入房县二中。

李超:“当时去二中9月1号开学,但我是3号才报道,成绩可能差那么一点点,但是最终还是录取了,就是通知书到得很晚,9月3号才去报到上课, 这个情况和后来读财校是一样的,你当时没钱,压根说,我不读了,还是我一个亲戚帮我借钱,上了二中,他帮我担保,到别人那里借,每个月都是这样的,基本上是这个月生活费够了,下个月又没着落了......”

原本以为高考结束后,去了广州就不会再回来读书。没想到命运弄人。或者是命中注定读书这条路还没走完。暑假快结束的时候,这个一心想出去打工改变命运的农村娃还是收到了郧阳财校的通知书。亲戚们再次无私的帮助了他,山里好不容易有一个中专生,在那个年代,也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就这这样,他第二次从广州返回来,再一次走上了求学的道路。 

李超说,这份恩情他永远铭记。感谢亲戚们,从初中到高中再到上财校,一直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资助自己,没有放弃他。也许是这个时代带来的变革,驱动着李超不安分的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躁动着,时刻警醒着这个山里娃,不能这样安安分分待在财政局,不然就再也没有机会走出大山。一颗想出去闯荡的心,该如何安放呢?就这样,不顾旁人的诧异,他毅然放弃了财政局的工作,再一次去了广州。

李超:“在那做了三个月吧,我很清楚的记得,三个月的时间,我从深圳的龙港,孙港,公明,还有观澜,还有深圳这边一个叫蓝图吧,那基本上都有我的足迹,为了做事情嘛,没办法,说实话,也没钱,拼着去做呗,当时让我感觉最不好意思地就是,当时到处跑,晒了黑斑脸上,呈“一”字型,把脸分成上下两半,从鼻子过去到耳边,确实难看的很,后来我就想,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走下去。”

初来乍到,虽然去过两次广州,可都是“来去匆匆”。在这个无亲无故的陌生的城市里,想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最后迫不得已去了工地,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外打拼的岁月,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痛苦的经历,给了李超坚毅的个性,是山里人的勤奋,给了李超成功的基础。

李超:“这样的事情,提起来,你说,算吃苦吧也不算吃苦,反正对我们来说,经验还是挺宝贵的。”

记者:“你想没想过要放弃? ”

李超:“没有,没有任何的念头,包括我现在性格就这样的,我这个事情做了就做了,没有说后悔,后悔也没用,当时我出去了就没想放弃,无论在外面过的怎么样,一定要坚持下去,也许是这个信念,我做了一件事情,我不后悔,无论后来我经商也好,打工也好,这个信念支撑了我这么多年,所以说,没有什么后悔的,出来了一定要做好,这是我最基本的想法,当时是这个信念,一直到最后我做生意亏损的过程中,用房县话说,亏的裤子都穿不起了,我还是相信这句话,我既然做了,我一定要做好,别人在这个行业里能赚钱,我一定也可以做的,我相信我自己通过几年自己在外面打拼的经验,我一定在这个时间能把事情做好。”

在广州,睡过录影棚,吃着路边摊。工地上做过苦力,也尝试过销售。初入这个社会,吃了很多苦,但是这个自小在农村的长大的山里娃,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可是,打工哪里是他长久的打算?在广州的这段时间,他意识到,打工只是一时的,不能永久为别人打工。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冒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在考察到几个市场之后,看中了离家乡不远的襄阳市场地理位置,在2003年回到了襄阳,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

李超:“从03年来到襄阳到现在,大致有12年的时间,这12年,从我自己感情上分,大概分为3个阶段吧,第一个阶段是03年到06年,这个阶段是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最多,对我的历练还比较大的 就是在这个阶段;另外一个阶段呢,就是06年到09年,(最后)就是09年到现在。”

2003年,李超毅然来到了举目无亲的襄阳,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没有人力,没有地方住,更不了解市场,他将怎么打开局面呢?

李超:“当时我借了一个自行车,然后出去跑市场,认识了第一个租房子的老板,对市场的管理和他聊,然后把房子租下来,租了以后 到小区里找装修工人,由我做装修,就这样把店面装起来,就开始招人。”

有了自己的队伍,李超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每天骑个自行车到小区,到工地去跑市场,挨家挨户去敲门,下市场,爬楼盘,从一楼到七楼,又从七楼穿过露台去另一层楼,就这样一栋楼一栋楼,一层一层去拜访。遭到很多白眼,也遇到很多挫折,因为对市场的不了解和对产品认识不足,遇到的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到2004年盘点,当时投资的十几万全部打了水漂。

李超:“当时差不多都要放弃了,最后呢,从我自身的感觉,包括我在广州做销售的这种经验,和对市场的看法,我认为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也能做好,别人能赚到钱,我也能赚到钱,别人能拿到品牌赚到钱,我为什么不能呢,当时就是这种想法,后来就是坚持。”

面对挫折和打击,只有勇者才能胜。李超不断地调整经营方式,坚持做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超的经营开始出现了转机。

李超:“ 05年以后,就出现了盈利,市场有了好转, 品牌通过两年的积累,知名度有了提高,市场的占有率慢慢起来了,再加上我们的服务做得比较到位;为什么 06年会成为一个分水岭?到06年的时候,包括亏空,我们的经营周转,这个时间有了很大的转机;06年以后,07、08、09我们注册蓝天彩虹这个品牌,11年证书下来了;这个实力玻璃门也做起来了,蓝天彩虹建材有限公司注册,我们现在的管理团队都建立起来了。从个体的思路,往公司品牌来发展,这样一个思路转化过程,在09年成为一个分水岭。” 

创业之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之初几乎亏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一大笔债。李超没有放弃,他坚信,别人能赚到钱,他也可以带大家赚到钱。别人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他也可以。面对创业、面对市场,他事事率先垂范,赢得了员工们的支持和信赖,他的员工们一起相互鼓励、帮助,事业终于迎来发展。 

记者:“有没有想过为家乡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打算?”

李超:“这个从我自己来说,确实也想过,因为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呢,思乡情结还是挺重的,在我们这一代,或者前一代,这个落叶归根的观念非常强,我们很多时候想,回去在老家盖个房子,还是想在老家有一个自己落脚的地方,那是我们的老根呀,这是最基本的,后来在我寻找项目的时间呢,特别是2015年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家乡,李超说,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有落叶归根的乡愁情怀。他曾经为沙河水灾捐款一千元,为患有白血病的小君一捐助500元,他说有机会要帮助更多的人。并且希望将来能在老家投资中药材项目,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记者:“你身上也有一种房县精神,对于创业的年轻人,有什么话相对他们说呢?”

李超:“还是希望我们房县的年轻人,包括家乡的,我们身边的年轻人,现在还是要本着我们房县的这种精神,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情,踏踏实实做人,因为社会经济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它都是做事和做人才能有所收获,很多事情,不踏踏实实去做,也做不好什么事情。” 

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他给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寄语,他用自身的努力把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他把房县人的这种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书写的铿锵有力!愿更多的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都可以像他一样,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闯出自己的一片蓝天!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