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30万亩中药材产业拉动农民致富效应

2016-05-09 08:50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刘宏贵  报道:房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脱贫的生态扶贫产业,加大产业扶贫项目,中药材种植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已形成了地道的中药材地域优势品牌,“致富效应”不断放大。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30.2万亩,年产量1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辐射带动3.5万户药农人均增收1500元。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门古寺镇狮子岩村,两旁的灌木渐次映入眼帘,基地的芍药花正竞相开放,如一片红色花浪。在鑫盛专业合作社300亩桔梗、虎杖药材基地,药农正在除草进行田间管理,热火朝天的忙碌的场景让人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在药材基地,正在除草的二组贫困户陈华云告诉记者,2015年,她了解到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好,将4亩土地扭转给鑫盛专业合作社,同时在合作社里打工,实现了在自家门口就业。

门古寺镇狮子岩村村民陈华:“云我们屋里4亩地,租金就是1300,我们每个月又是在这个老板手上打工,每天挣六七十块钱,一年下来就说一个月做个20天也是一个月1400,一年连租金连在这做工钱一万六千元。

鑫盛专业合作社在狮子岩村建立生态观光示范基地300亩,以中药材“三金”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进产业基地务工,实现贫困户无风险增收脱贫。

鑫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典林:“常年在我们基地干活的农民有50余人,其中有贫困户10来户,他们把土地扭转给我们,同时来我们这干活,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下一步,计划用两年时间把基地规模扩大至1000亩,带动贫困户30户以上。”

房县中药材产业按照市“一统三分”战略和“四百万工程”要求,围绕“品种道地,效益优先,示范引导,稳步发展”思路,紧扣“打造全省道地中药材主产地”目标,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即培植10个专业乡镇、100个重点村、1000名重点大户,建设万亩示范园区,种植药材面积达20万亩以上,重点药材加工企业年产值过亿元,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培育知名品牌、培植龙头企业、完善经营机制,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格局,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30.2万亩,建成县、乡两级示范园53个,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4个,辐射带动3.5万户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房县计划到2020年中药材基地总面积达到100万亩,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把房县打造成全省道地中药材主产地。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