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坪村的脱贫计——县纪委驻野人谷镇东坪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6-07-06 15:07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戴克华 报道:“来到东蒿乡,家家有木缸,不装米和面,专装包谷浆。”一首民谣道出了30年前野人谷镇东坪村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盛夏时节,走进东坪村,放眼望去,农田里烟叶生长旺盛,一垄垄地膜辣椒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被称为“高山帽上”的东坪村正悄然发生着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带出新气象

“王书记,感谢你在微信上提供的信息,现在家里12亩红豆杉苗子长的可好呢!”日前,在外务工的张作斌给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明启打来电话。

年初,王明启建立了“美丽东蒿”微信群,村上80多名党员群众参加群聊。建群后,通过转发中央惠农政策、接受群众咨询、发布务工信息等内容,及时有效地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县纪委干部、东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胡波告诉笔者,去年,县纪委驻村工作队进驻后,特别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每月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十星级党员承诺活动,让村里的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

“现在的干部把群众的事儿都当成自家的大事,我们信得过。”67岁的老党员曹运林逢人就夸村干部。曹运林老年丧子,儿媳离家出去后,老两口和孙子相依为命,家境困难。村“两委”听说后,一边上门安慰,一边找到民政部门为他们落实了精准扶贫兜底救助政策。“虽然我老了,但能奔就奔一哈,尽力带头发展,尽量给组织上减少负担。”曹运林说,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今年饲养的400多只土鸡至少能增收2000多元。

“精准扶贫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道齐心抓产业发展、找致富路子,真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发展新产业

“有了姚书记的帮扶,生活有盼头了!”村民付兴华自从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姚天国“结了亲”后,日子过的越来越有奔头。

付兴华体弱多病,重体力活做不了。姚天国在走访中得知其想发展养殖和特色种植,却苦于缺少启动资金。姚天国当即对他进行现场资助,并留下联系方式,叮嘱他:有啥困难只管说。目前,付兴华投入5万多元,种植了4亩猪苓,养了20笼中华蜜蜂,还发展山羊120多只。

产业发展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支撑。该村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气候,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烟叶、蔬菜、红豆杉等扶贫支柱产业,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4月份,该村流转给三三集团1100多亩土地发展红豆杉产业,仅此一项受益精准扶贫对象就达79户。“我把自家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收取土地租金500元,又能到基地务工赚钱,今年的收入可增加1万多元。”村民王沛山高兴地说。

今年,该村共发展烟叶12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800亩,种植中药材1300亩,养殖山羊2800只,林下养鸡7000余只。

搬出新天地

东坪村由原东蒿坪、长岭、碑垭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平均海拔1350米,山大人稀,涉及30多户群众“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十分突出。

怎样才能让搬迁户通过搬迁脱贫?“建成后的两个小区安置点,绝不是‘驴粪蛋表面光’,我们将异地扶贫搬迁和扶贫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满足大家的生活生产需求。”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一番心里话坚定了少数贫困户“挪穷窝”的信心。

目前,该村坛子坪、梭子山集中安置小区平场结束,34户贫困群众将在10月底前集中入驻,多年来梦想的通路、饮水问题得以解决。

“以前住的是危房,稍微下雨都害怕得不得了,加上样样都肩挑背驮,生活十分不便。搬到小区后,准备开个小商店。真是从穷窝窝里掉到福窝窝里来了!”提起扶贫搬迁,村民黄德贵一脸喜色。

眼下,村里制定的未来三年发展规划,让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们还将积极开发村内的黑龙洞、毛湖淌高山草甸等旅游资源,力争把东坪村打造成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胡波满怀信心地说。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