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楚天都市报讯(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记者陈凌墨)如何让财政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如何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昨日,湖北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提请省两会审议和讨论。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加大精准扶贫、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预算报告四问】
今年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是什么?
保障基本民生为优先方向
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陈明介绍,2017年,我省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方向,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精准扶贫、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重点民生的投入力度,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民生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省人大代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教授程亚兰,作为预算审查代表联络员,此前参加了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初步审查。她关注到省财政对民生支出逐年加强,比如,今年省教育厅又拿出1.9亿元资金,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进行改善。
如何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全面修订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预算报告明确,今年要强化财政监管职能,提升财政管理绩效,围绕确责、明责、追责、问责,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同时,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
“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资金支出的监管,特别是在落实各项惠民补贴时,加大对补贴对象等原始数据的审核。”省人大代表宋丹也参加了省级预算的初步审查,在审议某些专项资金预算时,她发现一些原始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和尺度。她建议,加强对原始数据的精准认定,精准识别,既不能“贪污政策”,也不能“开口太大”,让一些人有空子可钻。同时,建议加大对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估,对不合理的及时调整。
预算编制如何做到公开透明?
首次在人代会报告政府债务情况
楚天都市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报送省人代会审查的预算草案,多了一份《政府债务限额分市县情况表》。代表委员们普遍反映,今年的预算草案更加细致,也更加透明。
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陈明介绍,2017年第一次向人大报告了政府债务限额分市县情况表,同时,对其他表格也作了增加或补充。省对专项转移支付分市县、分项目情况表,也首次报告了2016年的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除省委、省政府建立的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外,其他部门预算支出都应纳入公开范围,力争实现2017年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全覆盖。
2017年重大支出政策(部分)
医疗保障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财政补助标准,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个人缴费占整体筹资的比重;安排资金支持省属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财政继续按每个县150万元标准予以奖补。
农业
从2017年起,提高水稻保险保障标准,将水稻保险金额提高到每亩400元,费率调整为6%,每亩保费提高到24元。
困难群体
继续按平均8500元/例的标准,足额保障全省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所需资金;
继续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省级财政对市县给予补助;
按照每户7500元标准对农垦危房改造给予补助。
生态
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市县给予奖励;
支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安排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省级以奖代补资金,鼓励各地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
教育
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落实省属高校本科、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政策;
安排奖励和补助资金,引导市县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
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大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寄
宿制学校建设、县镇“大班额”学校扩容改造、中小学生活附属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扶贫
对全省220万名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农村低保、五保对象,按人年均1000元的标准增加省级补助资金;
推动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管理方式改革。
科技
加大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
壮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新兴产业和初创期、早中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重点项目
省级预算安排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资金20亿元;
加快推进机场、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