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规划扶贫项目上,主要看群众的家庭条件适合干什么,什么产品好销售,就带领他们发展什么。一业兴,多业旺,产业链上的贫困户也尝到了甜头,环环生金。”郧西县委书记张涛说。
秦楚网讯 特约记者王猛 查方政 杨洪霞 报道:“这个香菇大棚管理的好就是个‘取款机’,一年能挣2万多。”3月7日,郧西县安家乡长岗岭村二组村贫困户张德学在大棚里忙活,说起自家的香菇的收益,高兴得合不拢嘴。
捐款捐物只管一时,产业才能造血。发展食用菌种植,长岗岭村党支部书记毛德均琢磨了好久。“2016年首批发展食用菌6万袋,仅此一项可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啥也不用操心,合作社帮着建好棚、发菌种,技术指导。出菇了,往合作社一交就来钱。”
曾“单打独斗”养蚕养猪,让张德学直喊“卖难”。去年,张德学将5亩山桑树枝加入合作社加工香菇。“利用桑枝栽培出的食用菌不但产量高、品质优,且色泽美、口感好。养完菌之后的桑枝末最后还是可以供村民烧火。”对于养菇脱贫,张德学信心十足。
如何实现全年减贫43940人、出列37个重点贫困村?就得让贫困户自主迈开脱贫步子!
郧西出台了2017年出列37个重点贫困村的项目,整合资金9600万元,建立了1500万元脱贫奖励基金,对没有享受精准扶贫政策,自我脱贫的贫困户,奖励现金2000元,扶持到户产业项目7576个,发展示范基地159个,培植市场经营主体161个,带动86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激发了贫困群众负重自强、艰苦奋斗、巧干苦干的新观念。
每逢周末,郧西县观音镇垭子湾村草莓观光采摘园里,一家人正忙活着采摘缀满枝头的樱桃。在能容纳150多名儿童的游乐园里,有100多个娃娃在高兴地玩耍。
“自从2015年12月草莓生态观光采摘园开张以来,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采摘,每逢周末园子常常爆满,每月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采摘园的负责人之一张志凯说。“大棚种有韭菜、萝卜、白菜、包菜、莴笋等,但主打产品是草莓。”张志凯领着记者参观。“这是引进的树包菜。”记者第一次看到,包菜长在树上,一棵80公分高的树上结了30多个小包菜。张志凯介绍,树包菜摘后可再生,目前已种4个大棚。是生态观光园的亮点,用它做沙拉味道好极了。
草莓则种植100多个大棚,从春节前夕至今年3月,每到节假日,邻近的十堰、郧西和陕西白河居民开着私家车,来采摘草莓的络绎不绝。观光园里8个装有空调的蒙古包里,已坐了不少游客,他们都是冲着这不施农药和化肥的有机食品而来的。
“镇政府支持,看中他们有技术、有实力,项目创办成功,可以安置大批贫困户就业。”观音镇垭子湾村支部书记彭承地介绍说。生态观光园从20多个大棚,逐步扩大到目前132个。现在,青科生态农业观光园面积200亩,其中设施农业150亩。3人自筹资金250多万元,加上银行贷款50多万元,2015年秋至现在,仅草莓一项收入100多万元,累计滚动投资达400多万元。日常聘用30多名农工,高峰时七、八十人,仅农民工资一项,一年支出100多万元。
为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郧西为贫困户量体裁衣,村村发展特色产业,户户新上增收项目,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富裕。目前,全县已发展生态种植果蔬基地已达20多万亩,涉及大樱桃、葡萄、五味子、核桃、蔬菜、草莓、油茶、玫瑰、中药材等100多个品种,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同时,郧西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业主来郧西投资兴办 “绿色产业”,在全县18个乡镇(场、区)组建了183个“乡亲扶贫协会”,引进资金5亿元,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家庭农场12家,种养大户1100多户,带动了6000多贫困户就近就业。
郧西已形成一个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事做、人人有钱挣的喜人格局。
“我们在规划扶贫项目上,主要看群众的家庭条件适合干什么,什么产品好销售,就带领他们发展什么。一业兴,多业旺,产业链上的贫困户也尝到了甜头,环环生金。”郧西县委书记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