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专家学者深入贫困户付焕生家中查病情
李波住进十堰市人民医院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王艳 报道:“感谢政府和人民医院的医生,把我们母子俩接到医院,帮我们办手续、做检查,还给我们送吃送穿……”6月26日,房县城关镇老城社区贫困户付焕生逢人便说。
今年6月 15日,城关镇老城社区贫困户付焕生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十堰市人民医院专家学者。他们的到来让付焕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1994年,付焕生10岁的儿子李波从三米高屋顶摔下,未造成明显外伤, 也无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只是头部昏沉伴耳鸣,后来李波头昏耳鸣症状也逐渐消失。付焕生未带儿子就医检查。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李波双上肢开始出现轻度震颤,虽然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未受影响,但付焕生意识到问题,立即带着儿子前往县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甲亢。县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
李焕生的丈夫在李波两岁时患病去逝,她靠种菜卖菜供儿子读书以及应付生活各类开支,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是混饱肚子。儿子要住院治疗,自己却拿不出一点钱,付焕生只得带着儿子回家自行调养。回到家后半年时间内,李波的病情逐渐加重,双上肢颤抖加重,付焕生又向亲戚借了钱带儿子到太和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为共济失调。治疗不仅需要高昂的费用,还不能完全治愈,付焕生只得再次携带儿子返回老家,靠口服药物缓解病情。
经过药物治疗,李波的病情逐渐好转,可以骑自行车,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便在街上登麻木车挣钱养家糊口,这让心压巨石的付焕生顿觉轻松,她认为儿子的病快痊愈了。可好景不长,没过半年,李波又出现行动迟缓、行走不稳、双上肢不自主震颤、双下肢僵硬等症状,后震颤逐渐累积双上肢,端碗、拿筷子不稳。付焕生的心情就如儿子的病情一样波折起伏,她不知道儿子何时能正常生活,不知道儿子有没有希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她最担心的是有天自己倒下了,儿子怎么办!
日子越过越看不到希望,眼看着这个家庭就要被疾病和贫困吞没了。“我自个儿都不晓得哭了多少回了,儿子的前程都被我给耽误了。”现年64岁的付焕生想起这二十多年的艰难生活,眼眶红润。
李波的病长达二十三年,付焕生挣到的所有积蓄都花在为儿子治病上,家里一贫如洗。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2014年,付焕生被列为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对象之一。
该镇党委政府、镇卫生院驻社区扶贫工作队、老城社区干部通过多次入户走访 ,清晰的认识到,当务之际是想办法让李波他重新站起来,撑住这个家,不可死板的硬套国家政策来进行帮扶,帮扶途径应该多元化,帮扶力度要不断加大。疾病是付焕生家致贫的根源,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让这个家庭摆脱贫困。
专家诊断后第二日,房县城关镇卫生院一路护送付焕生李波母子俩到市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我对生活更加有了信心。等儿子李波病治好了就回家继续种菜卖,再给儿子找个媳妇,好好过日子,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付焕生满怀信心地说。目前,李波正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