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房县生态环境

2021-02-04 20:13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祁正坤 报道:春天繁花烂漫,夏至绿阴如盖,秋有色叶斑斓,冬景清秀素雅,这就是现实中的房县:一座素有“诗祖故里、诗经之乡”美誉的房县;一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殊荣的房县;一座承担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重任的房县。

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南部中心城、绿色生态县”发展目标,水岸共治、水土共治,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打好兴水、保土、防污治污攻坚战,绘就了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优美画卷。

兴水,保绿水长流

“乱石滩,绿滢潭,冬春臭水流,夏秋洪水泛。”这是房县人记忆中西河的样子。自2000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大手笔实施河道治理,沿河两岸建设绿化景观带20余公里,修建橡皮坝8级,构建人工湖泊9个,一条集自然景观、水上娱乐、防洪排灌、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的亲水生态景观长廊已然形成。如今的西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凭栏眺望,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

聚焦防洪排涝,兴修水利工程。房县水系发达,五河穿城而过,全县水库多达95座,堰塘2356口。这些水库、堰塘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成为病险水库。改革开放以来,房县先后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减灾工程,治理城区重点防洪河堤46公里,加固集镇中心河堤116公里,将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除险加固病险水库72座,整治塘堰1600多口,在56条小流域建设简易雨量站、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和无线预警广播站,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确保安全度汛。

聚焦水岸共治,推进生态修复。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质控制区,保护好北方“水缸”,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房县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房县以水生态文明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长治”八期工程项目建设,定期开展河岸沿线垃圾和污染物治理,修复地表绿化植被,累计治理生态河道48公里,新建拦沙引水坝12座,铺设植生块320万平方米,植草28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80万平方米。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2138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1700平方公里,减少土壤侵蚀量35万吨,城区“三废”污染综合治理率达90%以上,全县水域水质均达国家Ⅱ类标准以上。

护土,建金山银山

放眼房县军店镇小峪村青沟水库四周,依山而建的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条水泥路蜿蜒于田间,昔日饱受山洪侵蚀的坡耕地变成了肥沃的梯田。这是房县深入开展土地保护的一个缩影。

坚持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地需求不断攀升,供需矛盾逐渐显现。房县坚持以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建设用地为重点,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政策,科学安排建设用地,规范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着力破解用地矛盾,拓展用地空间。一方面,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大“占补平衡”力度,对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占优补优、占一补一”,先后申报耕地占补平衡项目61个,建设规模4624亩,新增耕地4368亩,全面完成2016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加快推进2017、2018年度2万亩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确保全县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耕地占补指标和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入市交易,2018年实现交易增减挂钩结余指标1500亩,交易资金4.5亿元,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壮大生态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房县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努力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积极植树造林,做大绿色增量,累计造林绿化56.6万亩,推进可造林地绿化全覆盖,2018年全县森林面积过39.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32%,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造林绿化百佳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加强养护管护,增加绿色存量,先后建立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柳树垭省级森林公园、野人谷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0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708.23平方公里,占全县版图面积的13.86%。积极发展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林果、中药材、山羊、茶叶、蔬菜、黄酒、烟叶”八大”特色产业,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突破130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80亿元。

治污,还碧水净土

十三五期间,房县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县情实际,注重继承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目标定位,提出构建“一城两带三中心”的区域发展布局,从点、线、面上都浓墨重彩了绿色生态。

加快水污染防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专项行动,编制境内五大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马栏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大力治理城镇生活污染,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面落实“河长制”“河警长制”,明确县、乡、村河长431名、河警长78名,设置公示牌100余块,实现了“管河、护河、治河、养河”全覆盖。建立古南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生态湿地18000平方米,全面取缔库区网箱养殖,治理投肥、投料养殖5000余亩,全县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强化土地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29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清洁田园”活动,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推广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南山治理”行动,关闭禁采区范围内采矿企业13家,停产39家,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800亩。按照“统一授权经营、统一执法监管、统一选址生产、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组织领导”的模式,规范全县砂石料生产经营活动,组建专班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砂行为,先后查封关停非法采砂企业88家,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治理大气污染。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架设城区高空探头2处,进一步健全大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源头治理扬尘污染,开展餐油烟、挥发性有机化学物专项整治;源头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源头治理秸秆露天焚烧污染,完善“四级联防联控”管理体系,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探索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源头治理尾气污染,加大汽车尾气检测力度,加速黄标车、老旧车辆淘汰进程。房县2020年优良天数343天,优良率达95.4%。千里房陵蓝天常驻,“房县蓝”成为市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最好印证。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目标,房县将坚定不移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继续探索兴水、保土、防污治污的新模式、新路子,不断书写大美房陵新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