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周启文报道: 5月29日上午,八一希望小学第六届艺术节文艺汇演节目通过钉钉平台,向全校1000多个学生家庭播出。全校学生居家观看了自己或同学的精彩表演,老师们在展播大厅欣赏了这别具特色的演出。
(老师观看节目展播)
4月20日下午5:00。学校2号会议室。周前例会。
“近两个月的线上直播教学,孩子们由最初的兴奋到现在的厌倦,我们的线上教学进入了“瓶颈”期”;徐丹校长说,“破解这个“瓶颈”,我们的方法就是如期举办我校第六届艺术节!”
话音刚落,台下议论纷纷。学生停课在家,怎么举行艺术节呢?
徐丹校长接着说:“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展示我校阳光教育成果,展示学校“规范+特色”的办学理念,——这是我们举办艺术节一直以来的宗旨。但今年和往年不同,新冠异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不能上学,没有玩伴儿,缺少游戏——孩子们情绪低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产生。我们要通过艺术节,疏解孩子的心理压力,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理由和载体。因此,今年的艺术节的主题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我们要通过艺术节,把关爱送给孩子们,让爱之花开满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
第二天,学校少队部段梦丽老师会同艺术节领导小组,出台了《八一希望小学第六届艺术节实施方案》。
(徐丹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艺术节实施方案下发到班,艺术节进入宣传发动阶段。
第一步,召开线上家长会,向家长说明举办本届艺术节的目的和要求,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家长会上,班主任们反复强调:孩子们都有表演的天赋和兴趣,家长支持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个节目。孩子讲一则故事,诵一首诗,跳一段舞,唱一支歌……不拘形式,不要包装,只要孩子能享受到活动的快乐,只要孩子能够在活动中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于是家庭是舞台,家人是演员,孩子们行动起来了。
第二步,家访送爱心。以班为单位,我校的家访活动从4月中旬就铺展开来,一直持续到现在。来到孩子们的家里,老师们首先了解孩子的学情,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家长用合适的方法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访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宣传防疫知识,疏解孩子心理负担。家访的第三个内容就是指导家长和孩子选节目排节目。在五(3)班学生查君广家里,杜建梅老师和家长孩子们共同选定了家庭相声节目《写对联 抗疫情》。母子同台,用相声表达了对抗疫医护人员的礼赞,展示了一个小学生对抗疫的理解。
第三步,老师主动上门,提供导演和录制服务。各班培训、组建的导演录制队伍,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他们带着器械来到学生家里,导演或录制了一个又一个节目。诗朗诵,歌伴舞,亲子舞、情景剧、家庭相声、乐器弹奏,老师们成了孩子们表演的第一批观众。
( 古筝弹奏 )
芳草萋萋的河滩、平静清澈的水潭、淙淙流淌的瀑布,白云点缀的蓝天……河滩上支起一架古筝,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正弹着《桥边姑娘》,她的身后是两个身着汉服的小姑娘随着韵律翩翩起舞。这是三(2)班的一个节目,优美的情境让这个节目脱颖而出。三个千金,谁家的?原来这三个孩子分属于三个家庭,这三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号,那就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一个叫廖静怡的,父母病逝,孩子寄居在外婆家。不幸的身世,让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孤僻自闭。班主任李小虎说:“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没有同学,没有玩伴,他们太孤独了!我要通过排演节目,让他们享受关爱的温暖,让他们享受节日的欢乐。就这样,李小虎请上了多才多艺的郭红艳老师,带着这几个留守儿童,来到诗经广场,来到唐城脚下的河滩。唱啊,跳啊,弹啊,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节目。
节目总导演万莉老师在观赏完艺术节文艺展播之后说:“今年的艺术节,没有高大上,只有真善美;这是一个家校互动沟通的节日,这是一个疏导抚慰的节日,这是一个爱心满满的节日!”
(老师家访)
(师生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