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万峪河:脱贫攻坚带来的“四变”

2020-06-23 08:45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极为严肃、极其重大的政治责任。湖北省房县万峪河乡党委、政府,自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围绕“路”“产”“居”“医”四方面建立了一条脱贫攻坚工作的生态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一起看下这级基层政府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给地方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从“路在何方”到“路在脚下”

要致富,先修路。万峪河乡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湖北省房县东北边陲,境内山峦叠嶂,平均海拔达800多米,以往仅有的进村道路为土路,弯多坡陡路窄。“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处处是泥泞”是其真实写照,有村民甚至戏称乘车行驶在村路上“连肾结石都能被颠下来”。落后的交通不仅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也制约着村民发家致富。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万峪河乡加大通村、通产业基地道路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新修通村公路104公里,形成了以万盐路为主,万斑路和万老路为支,各通村道路为辅,“外通内联、通乡畅组”的农村道路网络;还修建联通了农户与产业基地的致富路、香菇基地产业路、通往天麻基地的产业路。这一条条通往村里的公路和产业路如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带来的不仅是出行方便、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降低,还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使农村公路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二、从“补短板”到“搭产业跳板”

脱贫致富关键在产业。没有产业作为“跳板”,贫困群众就没有持续增收的路径;没有产业作为“跳板”,脱贫工作就会失去后劲,脱贫攻坚也难以取得突破。万峪河乡党委书记钱师威说:“过去,我们扶贫更多的是‘补短板’,给贫困户送钱送物。如今,我们利用产业优势‘搭跳板’,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带领群众“搭产业跳板”,共新增农业产业市场主体63个,新增种植养殖大户7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带动了1124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走出一条有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其中,养殖黑猪产业是万峪河乡推动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该乡老人坪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洪波的带领下,共带动周边3个村200余户贫困户饲养黑猪。通过发挥得天独厚的山大、草多、水好自然资源,户均饲养黑猪3头以上,累计存栏达到2000余头。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养殖户与“房州味道”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腾讯视频、抖音、京东直播等营销平台,实现户均年增收约1.5万元以上。其它产业方面,该乡还种植了烟叶3500亩,177户烟叶种植户户均年增收5万元;发展天麻8万窝,带动贫困户160户,户均年增收5万元;发展香菇200万袋,带动贫困户103户,户均年增收6万元;养殖黑猪4000头,带动贫困户580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养牛3000头、山羊5000只、蛋鸽10000只,带动贫困户104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三、从“忧所居”到“优其居”

从山上到山下,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从外地打工到回乡创业……近几年,万峪河乡多户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生活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幸福。这些变化,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搬走的是贫困,迁来的是幸福。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万峪河乡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高标准建设集中安置点,并扎实抓好搬迁贫困户后续帮扶管理服务工作,让贫困户既“挪穷窝”又“换新业”,确保他们搬得出、住得下、可就业、能致富。

目前,全乡建成48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共安置1080户3008人,完成166户危房改造建设,实施厕所改造689户。全乡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按照“七个一”要求强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网全面畅通。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还安装了光纤宽带,实现了Wi-Fi全覆盖;配套建设了路灯、标准化村卫生室、平价生活超市、休闲娱乐广场等设施。因为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产业发展带动的就业机会,很多贫困群众依托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基础,因地制宜扩大产业规模,参加电商培训,选择了在家门口就业。

四、从“不敢生病”到“看得起病”

疾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以往不少贫困家庭,不敢生病、有病不敢治。通过实施健康扶贫政策,目前万峪河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20人已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截至2019年底,全乡基本医疗住院报销1894人次889.8万元,组织免费体检26场次,签约1800人次,健康体检2100人次,两癌筛查336人次,慢病认证480人,大病集中救治210人次、报销132.08万元。

除了医疗保障,万峪河乡还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贫困人口给予基本保障。目前,全乡评定低保427户664人,每月发放低保金15.92万元;五保252人,每月发放五保金31.24万元;全乡残疾人共计529人,已全部办理残疾证,残疾补贴全部发放到位,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全乡建设养老服务中心2处,可集中安置特殊供养人70人。自从有了乡党委、政府兜住了“底线”,万峪河乡的百姓们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杨武 毛以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