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新画卷 ——房县姚坪乡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10-21 09:04  



姚坪乡茶农喜领务工收入



整齐划一的安置小区



全国钓鱼大赛在姚坪樱花岛旅游景区举行



庆口村人情新风主题文化大院



姚坪乡银杏长势良好



樱花岛生态旅游景区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郑舒鑫 报道:一幢幢新建的砖混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硬化过的村组道路宽阔平坦,一大批特色产业结出满枝硕果,村容村貌大大改善……近年来,库区深处的房县姚坪乡,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了致富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提升、文明新风大弘扬、幸福指数大攀升,一幅旧貌换新颜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区一带”壮产业增收渠道大拓展

“5年前,姚坪人大多想搬到城市住。现在大家又忙着从城市搬回村里发展产业。这足以说明,姚坪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了。”姚坪乡白石村党支部书记张龙春深有感触地说。

在产业扶贫方面,姚坪乡统筹推进、因户施策。一是制定“三区一带”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三区”即茶叶片区,种植规模达1.8万亩以上;黄姜片区,种植规模达1.1万亩以上;银杏片区,发展银杏5300亩,在虎尾沟村建成一家银杏鲜叶初加工工厂。“一带”即全力打造十堰生态旅游城郊休憩带,经不懈努力,十竹路沿线6个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二是强力推进产业“种满养满”行动,全面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实现“432”(4亩茶叶、3亩黄姜、2亩银杏)、“12100”(输出1个劳动力,养殖2头生猪、100只土鸡)产业发展目标,确保务工输出、产业链接到村到户全覆盖。如今,全乡95%的贫困户已牢牢联结在“三区一带”特色产业链上,实现户均年增收3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4年增长50%,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

基础设施补短板山河面貌大改观

“在精准扶贫没有开展之前,姚坪乡肖家沟、碾盘、彪虎村连1户砖房都没有,化口、庆口、白石、红庙、马家坡、金牛等村砖房不超过5户,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楼房,享受到党的政策与温暖。”在姚坪乡工作了40多年的乡镇干部万日辉全过程目睹了贫困群众住房变迁,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姚坪乡着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44个小区,安置易迁对象1663户;推进移民避险解困安置工程,建设11个集中安置点,解决795户3117人住房问题;全面完成630户危房改造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消危减土”工程,拆除土旧危房。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猪圈、农具房、公厕、菜园等2084间(处);完成集镇供水工程2个,修建十竹路、窑姚路,打破姚坪乡对外交通瓶颈;硬化通村公路198公里,建成“四好”公路22公里,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通信网络、电力供给、卫生室、基础教育、文体场所等实现全覆盖,逐步解决了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打通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治理走新路社会局面大和谐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姚坪乡坚持党建引领,健全体制机制,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以创新完善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为抓手,着力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夯实乡村治理根基,营造良好乡村治理环境,助力脱贫攻坚。

用足用活到户政策。严查细筛应享受但未享受到户补贴补助情况,确保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养老保障、兜底救助、残疾救助、生态补偿等各类惠民政策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力促社会稳定和谐。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和扫黑除恶整乡推进专项行动,对每一个信访事项全力做到“三个见面”和“四个到位”。结合扫黑除恶整乡推进行动,对合理信访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教育到位、生活困难帮助到位、违法行为打击到位,确保信访“案结,事了,人稳”。

宣传教育倡新风精神面貌大提升

近年来,该乡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提振贫困群众精神面貌。

一是抓好“三个载体”,实现政策宣讲全覆盖。充分利用政策宣讲户院会、进村住户户户走到、宣传栏等载体,让广大群众对扶贫政策应知尽知,政策知晓率大幅提升。二是开展“四好创建”,村村营造出“扫干净、放整齐、疏通豁、擦亮堂”的浓厚氛围。三是着重开展习惯教育、风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脱贫光荣自尊教育“五大主题”教育,强力开展移风易俗人情新风行动,村村选树脱贫攻坚“十大榜样”,树立典范正民风,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决战贫困的内生动力,营造向上向好的文明乡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姚坪乡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姚坪精神”,持续推进全面脱贫奔小康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有效衔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