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喻淑彬 报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一首歌唱响了一个时代,也伴随着他的一生。在姚坪乡观音沟村,有这么一位花甲老人,步伐稳健的奔走在田间小巷、茶园行道、施工现场、农户家中,谋划产业发展,督导在建工程施工质量,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解决农户实际困难,清晨6点半的观音沟村便民服务大厅总是亮着灯的,那是他在烧开水做卫生,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退役不褪色的绝对服从,转业不转志的为民担当,退休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就是房县水利和湖泊局驻姚坪乡观音沟村工作队队员杨荣军。
为观音沟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荣军帮农户送银杏鲜叶
以服从命令为军人天职
“2019年4月底,当领导征求我下村扶贫意见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犹豫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原来每次回家都是母亲做好饭了我直接吃,现在连她自己的生活都没办法自理,为照顾母亲我把她接到了县城和我一起居住,但想想精准扶贫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工作大于一切,服从命令是我的本职,于是第二天我便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把她送回了乡下老家由弟弟照顾”他回忆道。从此,他的每个周末总是安排的满满当当,这个周末要回老家大木镇双庙村看望年迈的母亲,尽一个儿子的孝心,周一再赶回姚坪乡观音沟村上班,下个周又要回县城看看两周未见的双胞胎外孙,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周周如此,三地往返。2020年春节赶上新冠疫情暴发,根据县驻村办要求,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队,必须第一时间到村返岗,他为了及时返岗,早上6点多就出发,因为下雪且道路设卡,本来2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花了6个多小时,抛开了母亲、妻女和兄弟姐妹,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全村疫情防控中,只因为党的一声令下,他做到了坚决执行,谁曾想这是他母亲最后一个春节,这个最后的春节他只陪了母亲6天。
观音沟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荣军为五保送去棉被
以吃苦耐劳为军人本色
“这儿比我当时当兵的环境好多了,在部队什么苦没吃过”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1980年10月,杨荣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在甘肃张掖服役15年,他多次获得嘉奖,并立三等功4次。1995年退役后,军转干分配到姚坪乡移民站工作,参与黄龙滩库区建设,那时的姚坪乡还是个非常闭塞的贫困乡,克服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种种困难,他参与了“千人搬迁”、“拐子村滑坡体搬迁”、栽树、修路等重大移民后扶项目,为姚坪乡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重返观音沟村驻队已是58岁高龄,他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热爱,也更加努力干好每一项工作。观音沟村位于姚坪乡西部,同窑淮镇化鱼河片区接壤,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观音沟村成为重要的疫情防控卡点,虽然要求是每晚轮流值守,但他总是让别的同志回去休息由他来值,早上先烧好开水,升起柴火,他才开始洗漱,过往车辆不多的时候,他又马上跟着测温小分队到户上逐一测量体温,逐一宣传防控知识,天天如此,疫情解封的时候他的脸上出现了明显的痕迹,口罩没有遮住的地方全部脱皮了,一双手也裂开了口子,人也憔悴了很多。春耕和秋收是农户最忙的时候,入户走访农户不在家,他便会找到地里,一边帮农户做农活,一边宣传政策,不怕脏、不怕累,军人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得到了体现,一名党员的的初心和使命得到了诠释。
观音沟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荣军同村信息员入户开展人口普查
以牺牲奉献为军人使命
“虽然我的年龄大了,但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力配合好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利用自己擅长的拍摄技术,自他驻村以来,所有的会务、产业发展、走访入户、施工建设、救灾报灾等照片都是由他来提供,他总是跑的比大家快,站的比大家高,留下了一幅幅“最美”画面,透过这些画面,我们看到了基层党组织不折不扣的政策落实、看到了干群同心振兴产业的希望、看到“干部大手”拉“群众小手”的关怀、看到了大灾大难面前党和政府的挺身而出...看似简单的工作,对于一个六旬老人其实不简单,他要比别人走更多的路,比别人付出更多精力,即便有腰椎肩盘突出,腿上还有旧伤,他都毫无怨言,他也有母亲,他也有子孙,本该享受清闲的他,在退休前仍扎根扶贫一线,以至于母亲去世前最后一眼也没能看到,他牺牲小家为大家,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让军人这个称呼熠熠生辉。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真实写照,临近退休,但他依然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忙碌在一线。“还有最后2个月了,越到最后越要给群众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为自己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党和人民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