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林 何涛 报道:“抓好豇豆农残治理,要兼顾病虫害防治效果与豇豆质量安全,科学用药是关键。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切忌滥用药、盲目增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并严格执行用药安全间隔期。”5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王小平和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万利亲临化龙堰镇汤峪河村神农架松果家庭农场豇豆基地,为豇豆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指导。
豇豆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豇豆农残问题的根源在于病虫害过多,休药期过短,新型的绿色防控种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在化龙堰镇汤峪河村建立豇豆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通过黄板诱杀烟粉虱、蓝板诱杀蓟马、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金龟子绿僵菌防控豇豆虫害、生物农药防治豇豆病害等多种绿色防控措施,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很大程度解决了豇豆农残超标问题。
2024年,神农架松果家庭农场种植豇豆30余亩,是全县豇豆种植面积较大基地之一,是监管的重点对象。“省、市、县专家现场有针对性地指导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为我们做好豇豆农残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将严格按照各位专家指导意见,科学安全施用农药,规范记录生产档案,严格落实每批次检测,主动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持续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确保我们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安全放心。”神农架松果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松如是说。
小豇豆,大安全。近年来,房县狠抓豇豆农残治理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治理措施,坚持源头治理与绿色防控有机结合,对县域内豇豆种植主体全覆盖排查建档,实行自主承诺制度,实施重点监管检测,高密度、多形式、多方位从严落实豇豆农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加强宣传指导,编印张贴《豇豆绿色种植操作规程》,大力推广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及绿色防控生产技术。注重常态化监管,督促指导种植主体安全用药、规范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把好农残快检关,充分发挥“第一道关口”作用,保证上市豇豆批批检测、批批合格,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