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2024-12-06 10:26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宋文来 李灿曦 报道房县新闻网讯通讯员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县财政局联合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房县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重视宣传,统一认识

房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双减”政策的宣传工作,组织中小学校长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增强教师对“双减”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各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主题班会、集体培训等渠道,向家长、学生、教师等重点群体宣传“双减”政策及本校“双减”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公众号、广播站、电子屏、微信群等平台,每天播报、宣传“双减”政策及工作动态,让“双减”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统一标准,统筹推进

房县教育局全面落实“五项管理”,出台了《房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健康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乡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县直各教育单位“五项管理”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遴选了30所非寄宿制学校,作为课后服务学校试点,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课后服务。各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方案和作业管理相关制度,优化服务内容,丰富校园生活。

(三)启动改革,确保减负

房县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规范教材使用管理。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其他年级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全县推行背“小书包”回家政策,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完成作业,让作业不出校门。各学校成立了作业研究小组,制定了《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制度》等质量提升办法,积极实行分层作业,探索形成了校本作业、自主作业、实践作业等不同作业模式。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在落实精品课堂的六大环节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向“40分钟”要质量。

(四)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

房县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全面开放,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学实践活动,为中小学校研学实践活动提供绿色通道和优质服务。邓子新院士乡村振兴农村科普工作室,先后接待中小学生1563人。城关中心学校主动与房县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对接,推动科技馆与学校建立“馆校合作”共建机制,10所课后服务学校每年去场馆活动不少于2次。

二、取得的成效

(一)作业负担明显减轻

通过实施“双减”政策,房县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了明显减轻。一、二年级学生无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基本能够完成作业,减少了家庭作业对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同时,各学校还积极探索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等模式,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家长焦虑明显降低

“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通过加强课后服务、优化作业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措施,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减少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担忧。同时,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家长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课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房县各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除了基本的作业辅导外,还开设了乐器、球类、手工、舞蹈、绘画、书法等社团活动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课后服务,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娱乐,减少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参与和负担。

(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房县各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通过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措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同时,各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一)作息时间安排不统一

我县有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走读,初中寄宿,寄宿生和走读生作息时间差距太大,无法统一上课时间。多数学校学生在校就餐,到校过晚没有就餐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二)课后服务内容需进一步丰富

虽然各学校都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但在服务内容上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目前,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以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为主,缺乏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三)教师负担有所增加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在课后服务和作业管理等方面的负担有所增加。部分教师反映,由于课后服务时间的延长和作业管理要求的提高,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都有所增加。

四、建议

(一)优化作息时间安排

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作息时间不统一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方案。在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休息和就餐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上下课时间和课间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

(二)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针对课后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建议各学校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除了基本的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外,还可以开设科技制作、艺术欣赏、体育运动等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引入第三方优质非学科类机构进入课后服务监管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三)减轻教师负担

针对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编制、招聘临聘教师等方式,缓解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