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镇:人勤春来早产业振兴忙

2025-03-05 16:46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旭 报道:每天清晨5点半,天还未亮,红塔镇潮汪村的农田里已是一片忙碌。数十名村民弯腰收割着青翠的包菜,一筐筐新鲜的蔬菜被装车运往县内的商超。“今天收完这20亩,每亩能出5000斤,按市场价算,村里这季包菜收入能突破80万元。”村支书李然抹了把汗,眼里透着兴奋。

通过规模化种植包菜200亩、甜玉米150亩,这个曾以零散种植为主的鄂西北村庄,正以“产业聚变”的方式重构乡村振兴。

“土地治理+技术革命”,破解小农经济困局。在村两委干部的推动下,村集体成立合作社,通过“农户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将分散在132户的350亩土地集中流转,打破田埂界限,实现机械化连片种植。“过去一家种两亩包菜,收成靠天,卖菜靠贩子压价。现在统一选种、统防统治,亩产从3000斤涨到6000斤。”技术员张明展分享道。

潮汪村依托我县产业链建设,与寿康超市和西商农岗等大型商超签订“农超对接”协议,加快蔬菜运输效率,将蔬菜损耗率从30%降至8%;甜玉米则通过深加工制成真空包装即食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我们测算过,一亩甜玉米鲜卖收入约4000元,加工后能到1.2万元。”合作社财务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家门口就业”重构乡村人口结构。产业升级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人”的回归。“以前在城里餐馆打工,月挣3000还要付房租。现在村里按小时计工钱,一天能挣120元,关键是能照顾老人孩子。”在采收现场45岁的村民吴有英边说边熟练地给包菜去叶装箱。像她这样的“返乡村民”,潮汪村今年新增了23户。

“农业+旅游”双轮驱动的制度创新。潮汪村与县八一小学联合开发“田园课堂”农耕体验课,学生全程参与茶叶采摘、晾晒、炒制全流程实践,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2024年以来,潮汪村累计接待研学团队4批次、游客1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0%;农家乐经营主体从3家增长到7家,其中3家由村民闲置房改造而成,户均增收一万元。

下一步,潮汪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供应链建设,进一步提升包菜和甜玉米的附加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