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转战房县九道梁

2016-11-17 09:00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朱江 实习生 贺彩霞 整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灿若星辰的开国将军中,同时具有黄埔军校和留苏经历的并不多,许光达大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还是1955年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当年仅47岁。早在1931年,许光达率领的红三军8师22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房县九道梁地区,在深山老林里坚持战斗两个多月,并在此建立了十堰地区第一个乡级苏维埃政权——房县平渡河苏维埃乡政府。同年7月,许光达得知贺龙已率红三军占领房县城,即率部赶赴房县城与主力会合。此后,许光达参加了以保卫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的斗争……

率红8师22团掩护全军突围,辗转进入九道梁

1931年3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红二军团在鄂西长阳县枝柘坪改编为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政治部主任柳直荀率红三军主力向鄂西北转移,进入巴(东)兴(山)(秭)归根据地,与在房县泮水、阴峪河一带开展斗争的红49师会合,并将其整编为红三军教导第2师。随即,教导第2师继续留在房县,并转移至房县九道梁、冷水河一带。

同年4月中旬,红三军主力离开巴兴归根据地,迅速东进,攻克远安,占领荆门。但攻打当阳时,因为守敌加强,未能攻克。此时,敌军急派援军反扑,远安、荆门相继失守。红三军主力主动撤至远安以北地区,以保康县马良坪为中心开展地方工作,期望创建荆、当、远新苏区。不久,敌军集中51师范石生部、69师赵冠英部、教导3旅郭勋部十余个团的兵力,向马良坪合围。同年5月11日,红三军主力经过一天激战,对敌军造成巨大杀伤后,向鄂西北地区转移。

当时,敌军教导3旅以3个团的兵力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从3面朝马良坪的官帽山逼近。被围在这里的,是以许光达为团长的红8师22团。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后,他就改任这个团的团长了。此时,他率22团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军突围。

当敌军突破1营阵地时,许光达下令增援1营,他带着一个连的兵力奔赴1营阵地,端起机枪,打得扑上来的敌军纷纷倒下。随着机枪哒哒声和手榴弹爆炸声的响起,敌军退了回去。这时,敌军已占领了南面和北面的高地,并封锁了东面的出口,红军完全在敌军火力控制之下,形势十分危急。

许光达看到天色变黑,判断敌军很快会有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扑,便迅速通知各营做好战斗准备。果然,不久后敌军开始反扑,无数迫击炮弹落在22团的阵地上,顿时硝烟弥漫,树木燃烧。随后,敌步兵冲了过来。

见状,许光达带领全团反击,数次冲杀打退了敌人。渐渐地,天色完全黑下来。许光达望着军部的方向,没有再听到枪声,他分析军、师机关应该已经突围出去,便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带领22团突围官帽山。危急关头,听通信员说悬崖边有棵大树,上面缠满藤萝。许光达走过去用力晃了晃,感到很结实,就把1营营长史继藻叫过来,让他先下去探路一番。一刻钟后,史营长顺利下到崖底,按预先约定的信号,送来几声“杜鹃”的叫声。

在许光达的指挥下,300多名红军官兵手抓藤萝,顺着峭壁滑下陡崖,悄无声息地摸到敌人前沿,然后迅速冲出重围,转到房县、兴山交界的九道梁地区。

就这样,在保康县马良坪突围战中,许光达率领的红8师22团与红三军主力失去联系后,辗转进入九道梁,在这里与黄大鹏领导的教导第2师取得了联系。由此,建立了鄂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平渡河苏维埃乡政府,乡政府辖区除房县九道梁外,还包括竹山县柳林和官渡等地。两支队伍互相配合,在茫茫林海中开展游击斗争达两个多月。

18岁考入黄埔军校炮科,后参加南昌起义

房县地处武当山以南,东临保康,西连竹山,南接四川,北依均县(今丹江口市),群峰叠翠,纵横千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九道梁则位于房县西南边陲九道乡,距房县县城157公里,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与神农架大九湖毗邻。

红三军主力进入房县城不久,许光达得知消息,即率领22团和教导第2师从九道梁进入房县城。

1931年7月,许光达率队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合,升任红8师师长。

其实早在南昌起义期间,许光达就见到过贺龙。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起了针对中国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许光达见过贺龙,那是在两军会师的聚餐会上,贺龙笑呵呵地问:“德华,三河坝战斗之后,你到哪里去了?”许光达便将自己在三河坝负伤后怎样留在农家养伤,怎样从潮汕找到上海,从上海找到北京,从北京找到安徽,最后终于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经安徽省委介绍,到上海参加中央军事训练班的经过,简略地讲了一遍。在坐的人都为他百折不回、历尽艰险找党组织的行动感慨不已。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普通农家。13岁那年秋天,他考上了长沙师范。当时的长沙是革命思潮风行和革命活动相当活跃的城市,毛泽东等人已在长沙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高潮迭起的革命活动。这一切,都吸引了年幼的许光达关注,他不再仅仅徜徉在书的海洋,而是把目光投向社会,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置身于风起云涌的时代激流中。

1925年,17岁的许光达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中,许光达被中共湖南省委选派去黄埔军校学习军事。

1926年春,许光达考进黄埔军校新生第二团,经3个月的入伍训练后,编入该校第五期炮科十一大队,攻读炮兵专业。就这样,经历了10年寒窗苦读的许光达投笔从戎,走上了赤胆报国的道路。

进入列宁学院接触坦克等新武器,成为“装甲兵之父”

许光达从黄埔军校毕业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时候,中国革命正处紧要关头,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军校对跨党学员进行重新登记时,许光达毫不犹豫地写下“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

随后,许光达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在三河坝战斗中,已担任起义军连长的他身负重伤,被迫离开了部队。

伤好后,他历尽艰辛,苦苦寻觅失散了的党组织和部队。1929年9月,他几经辗转,来到了贺龙领导的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贺龙、周逸群手下的一员战将。在贺龙部队里,许光达很快显示出了经过系统军校训练的军事才能。

1930年7月初,贺龙率红四军东下鄂西,与红六军会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下辖红四军改成的红二军和红六军。许光达担任红六军17师师长,参与开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许光达屡建功勋,深受贺龙的喜爱。

当时,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主张一味攻打大城市。1930年10月,红二军团受命配合一军团、三军团攻打长沙。部队伤亡很大,最后被迫撤出战斗。在撤退途中,部队被三路敌军包围在杨林寺一带,情况万分紧急。在这危急时刻,许光达率17师顶住了敌人,掩护军团指挥部撤离。1930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3个旅朝17师扑来,猛烈的枪炮声震颤着大地。17师49团团长牺牲,阵地被敌人突破,许光达果断命令师部所有勤杂人员组织起来,投入反击,打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17师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两天两夜,全师伤亡过半,换来了军团部的安全撤离。事后,军团首长表扬许光达说:“这次,是许光达救了我们。”

1931年底,红三军被编为5个大团,许光达任第9师25团团长。

1932年1月,许光达在率部参加湖北京山县瓦庙集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往上海治疗,但因子弹在心脏附近,开刀未能取出;同年5月,被送往苏联学习并治伤,伤愈后在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1934年底,许光达奉命借调到苏军边防军司令部,派往新疆调解盛世才与马仲英的冲突。1937年冬,在王稼祥、邓发帮助下,经新疆、兰州到达延安,许光达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

1937年,贺龙见到从苏联回国的许光达,幽默地说:“好你个许光达,国民党打了你一枪,却救了你一条命。别人挨一枪是祸,你挨一枪是福啊!”原来,许光达也上了“肃反”的黑名单,如果不是因为负伤,他极有可能也和柳直荀等人一样被杀。就是在苏联的这段日子里,许光达不仅身体得到恢复,而且进入列宁学院,第一次接触到了坦克等新武器新战法,为他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成就了他成为“中国装甲兵之父”的伟业。

1950年4月,许光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9月,许光达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1951年1月,许光达到朝鲜战争前线考察,回国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1959年9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61岁。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