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连民心通四方 ——房县交通运输局交通扶贫工作侧记

2020-10-21 09:05  

军店镇中村村通村公路

致富路修到扶贫搬迁小区旁

青万路(青峰——万峪河)如一条青色玉带,在山间蜿蜒舒展

十堰日报讯  记者 毛以国 通讯员 王东  报道:初秋时节,行走在房县内一条条通村公路上,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路肩边沟整齐划一,公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农村公路宛若一条条青色玉带,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广阔市场,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交通扶贫成绩单

房县地处鄂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长久以来,交通不畅、出行不便是房县大部分乡镇、村的痛点。交通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在房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房县交通运输局明确 “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脱贫一方群众”的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群众打通脱贫增收“最后一公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交通扶贫成绩单。

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公路203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654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326公里,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两个,相当于过去15年的总和。基本实现了100%乡镇通二级以上等级公路,100%乡镇建成一条以上4.5米通村主干道,100%撤并前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的“三个100%”要求。实施了一大批通村串线连网项目,使全县农村公路路网密度、通达深度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够和路况不适应问题。

交通扶贫大政策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交通扶贫,政策先行。为做好交通扶贫工作,房县从组织保障、实施方案,到资金投入、管理养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交通扶贫大政策。

房县县委、县政府出台《房县交通扶贫农村公路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房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农村公路的建设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除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外,县政府统筹财政、水利等各项资金9.7亿元,用于农村公路精准扶贫配套工程建设。根据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新建、提档升级、修复加宽补助标准,对于达到创建标准的“美丽农村路”,按照每公里5万元的标准给予定额补助。

加大工程管理,强化质量保障。包括严把工程招投标关;严把材料进场关;严把混凝土质量关。县政府督查室采取通报、现场督办、电话督促等办法,对农村公路建设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县交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月都对各乡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建立群众举报制度。

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坚持县乡联动、县级监管、乡镇主管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三级路长制,把“县有农村公路管理局、乡有农村公路养护站、村有农村公路养护道班”作为对乡镇的一项考核指标,扎实开展保洁、清扫、维护等日常养护工作。

交通扶贫惠万民

“以前,我们村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出行要借道别的村,除了传统种养,村里几乎没有特色产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房县化龙堰镇上湾村党支部书记昝强强说,长期以来,该村生产生活都受困于道路不畅,不少想投资该村产业发展的老板进村考察后直摇头,说:“公路太窄,急弯太多,货车开不进来。”2018年,受益于“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4.5米宽、8公里长的循环产业路修进了村,上湾村迎来发展新机遇。不仅十堰盈天科技进村投资900万元建设了40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村里还引进云鹤灵芝合作社、苗木大户,建设50亩灵芝基地和150亩苗木基地。仅2019年,该村市场主体发放地租、务工费用115万元,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以上正是房县交通扶贫成效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房县交通部门紧扣交通扶贫目标和重点,推动“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新模式,加大农村客运物流、城乡一体化的辐射发展。其中,加快实施“村村通客车”,全县2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目前已全部通了客运班车;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体系,将县内快递企业整合进入快递物流配送产业园,货物统一分发,人员统一调遣,使线路及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优化,有效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物流成本;加快客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物流网络体系,共建成物流园3个、乡镇农村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站18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24条、农村货运班线18条。2019年全县物流企业共收派货件136万件,快递年收派货量6100万余票,呈30%的速度增长。

路连民心拓通途,大道如磐谱新歌。

纵横交错的 “便民路”“致富路”,犹如一条条全速运转的毛细血管覆盖着房县全县领域,带动全县百姓跑出致富加速度,成为助推全县脱贫进程、助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