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翔五金扶贫工厂岗前培训
双湾群众举手表决人情风规定
玻璃纤维加工车间
诗经小镇一角
绞股蓝示范基地
艾草示范基地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虎 报道:深秋时节,行走在“诗祖故里”房县尹吉甫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条直通家门口的水泥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基地……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的尹吉甫镇,乡村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尹吉甫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措施,凝心聚力,扎实开展“绣花式”扶贫。2019年贫困人口减少235户55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的5.7%下降至2019年的0.18%,脱贫攻坚战即将全面告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2016年以来,尹吉甫镇党委、政府紧盯群众所思所盼,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突破瓶颈、后发赶超的第一要务。
据统计,五年来,该镇修建通村公路64.3公里,黑色化宝堂寺旅游路13公里;新建易迁小区26个,易地搬迁460户1205人,小区“七配套”全部落实到位;修建安全饮水点47个,饮水管道32万米,选聘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员12名,解决尹吉甫镇8个村2200多户84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党群中心6个,文化广场16个,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做梦都没想到共产党给我们盖新房子修公路,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还建了广场装了路灯,在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珠藏洞村石灰沟贫困户谢展国说,自己曾住在全村最偏僻、条件最差的地方,易地搬迁到石灰沟小区后,水、电、路、网都通了,生活环境大变样,住在小区里很方便、很幸福。
特色产业转型发展 群众收入稳步提升
产业兴,则百姓富。百姓富,则贫可脱。
尹吉甫镇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艾草、土鸡、绞股蓝、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抓手,拓宽群众收入来源。
2018年,该镇创新思路,大胆引进艾草种植加工企业,建成艾草基地8个4000亩,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老百姓在自己地里种植艾草,就地销售,实现家门口挣钱。
玉堤店村贫困户张明芝说:“今年我新种2亩艾草,加上原来种的,可以买到4000元,自己有地有劳动力,而且家门口就能卖出去,太方便了。”
路走对了,村民富了。在尹吉甫镇,产业扶贫不仅让张明芝一家实现脱贫梦。全镇建成艾草加工车间、五金加工制造车间、绞股蓝加工车间和玻璃纤维制造车间10余个,流转土地4000余亩,引导群众种植艾草、绞股蓝、高粱等1.2万亩,吸引劳动力877人,发展规模种养大户22户,年人均特色产业收入达到395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
美丽乡村越来越美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近年来,尹吉甫镇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四好乡村”创建活动。硬化入户路10公里,拆除危旧房432户2000余间,完成无差别化危房改造525户,“厕所革命”完成1238户;选聘卫生保洁员40名,配置垃圾车5辆、垃圾箱80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600多盏,修建垃圾池30个,栽植行道树20000余株,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全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近两年村里硬化了十几公里路,建了3个小区,修建了绿化带和垃圾池,发展了高粱、艾草和茶叶产业,村容村貌整洁漂亮了,群众文明素质也提高了。”沈家湾村民张百川感叹,扶贫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改变,还提高了幸福感。
扶志扶智共同发力 脱贫动力显著增强
“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该镇,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标语,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宣传画,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将脱贫攻坚的新思想、新理念植入群众心中,增强了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引导困难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2014年,双湾、玉堤店、榔口等村联合开展“人情新风”整治,全面推广移风易俗行动,抓住脱贫攻坚“精神扶贫”这个关键,完善村民自治,破除成规陋习,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人情风不刹,脱贫没办法。过去,一年人情礼就得两三万元。自从治理后,人情礼大大减少,家庭负担也轻了很多。”双湾村养猪大户周义保对此感受很深。
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工作,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高中以上不因学致贫,贫困人口新农合、新农保100%全覆盖,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截至2019年底,全镇已有973户2740人脱贫摘帽;2020年预脱贫11户18人,将实现全村脱贫摘帽;525户1087人喜迁新居;2200多户84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6000亩艾草产业提质增效;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5000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尹吉甫镇立下“军令状”,打出“组合拳”,啃下“硬骨头”,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