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东浪村易迁安置区
袜业扶贫车间
美观舒适的石堰河村易迁安置小区
大棚蔬菜长势良好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叶章定 报道:“从前,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出行也不方便。如今,地下安了排污管网,水变清澈了,生活环境变好了,幸福感也增加了!” 房县白鹤镇近几年变化很大,家住石堰河村的孙希一语道破答案。白鹤镇位于房县城郊,距县城9公里,古时因其境内白鹭成群而得名。因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传说故事很多。该镇也是闻名遐迩的 “贡米之乡”,有着 “房县后花园”美誉。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落后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辖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暴露出来。基于此,该镇党委政府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致力消除贫困目标任务的同时,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同心协力 精准发力
上下同欲者胜。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围绕 “业旺、路畅、灯亮、空净、院绿、场洁、环保、和谐”的整治目标,重点对石堰河片区石堰河、孙家湾、长龙、解家湾4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推进整治工作中,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白鹤镇广大干部率先垂范,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期间,全镇共收集运用群众整治意见和建议238条,聘请专业人员制定污水、道路、河道、民居、城市建设与发展等各类总体规划7个,实施详细规划27个。在具体推动落实中,累计发动群众清运公共场所的垃圾27.5吨,清理拆除主干道违章建筑67户、次干道厕所猪栏78户,改造危房2063户,农户自觉拆除混搭改建、闲置危房及破损房屋307间,清污、畅通、修复渠道27800多米。
项目推进 硕果累累
项目是生态扶贫的 “助推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期间,全镇整合各类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累计完成各类整治项目27个。大力发展“11211”富民产业,兴建扶贫车间7个,增加群众收入;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完成农户 “厕所革命”任务5497座,修建100立方米以上大型化粪池27个、公厕31个,新增环卫设施350个,铺设污水管网21450米,建设日处理800吨污水处理厂1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个。全方位修复美化道路,新修18公里的S477省道;完成42500多米村组路的扩建和修复,以及2700多米村组道路沿线的户院整治切割、清理、扩建加固、沟涵配套、绿化美化工程和7850米巷道的加固修缮工程。合力清理“蜘蛛网”,整理完成8300多米的村组道沿线强弱电线线路,以及对2400多米住户密集的主道弱电进行了入地处理。实施亮化工程,安装各类路灯1278盏。倾力打造重点路段,投入1800万元,完成S477省道孙家湾、石堰河段2400米道路修复、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高效率治理河道,完成了鲍家河流域长龙堰段2400米河道六级叠水治理及河道绿化工程。全力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设文化广场17个、文化宣传栏540多平方米,新建3200平方米体育中心1个。
机制管护 美丽长驻
要留住青山绿水,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扶贫成果,白鹤镇党委扎实推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护机制。重点实施网格化管理,通过定期组织网格员督促,确保农户完成房前屋后及田间地头的垃圾清理、清运,组织保洁员常态化对村组路、河道等公共场所进行垃圾清理。
组织专人对垃圾进行常态化清理、收集、分类、清运。从制度上推动,引导群众制订村规民约,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场化运营管理体制。从配套设施保障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城市保洁机制向农村延伸,确保“设施设备齐全、保洁队伍稳定、资金保障充足”。一系列举措不仅完善了监管制度,更奠定了城郊融合发展和文明乡镇创建基础,让美丽和谐长驻。
当下,穿行白鹤镇辖内,山青水秀、庭院整洁、产业兴旺,美丽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正成为全镇百姓的生态福祉。在白鹤镇,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讲文明树新风行列中,“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