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扶贫企业
召开户院会
捐助贫困学子
为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支持帮扶村产业发展
为贫困户发放产业奖补金
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
开展扶贫走访入户活动
十堰日报讯 记者平慧 通讯员 欧阳经纬 报道: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拓宽扶贫路径?如何实现金融与扶贫的有机结合?如何让“金融活水”打通贫困户脱贫资金瓶颈,帮贫困户夯实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房县在扶贫工作中,持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金融力量点亮百姓小康梦。
以房县农商行的扶贫路为例。自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房县农商行将金融精准扶贫视为 “党心、民心、良心、放心”工程,围绕 “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并全力推进 “六大模式”,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精准扶贫类贷款达9.4亿元,其扶贫贷款投放量、覆盖面和余额均位列全县金融机构首位。建起普惠金融网格化工作站281个、村级惠农工作站230个,实现全县281个村的评级授信全覆盖、网格服务全覆盖、信贷投放全覆盖。
推出“金”招破难题
房县曾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全省9个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这种县情下,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有效破解县域弱势产业及贫困农户“融资难”就显得犹为重要。
作为一家根扎农村、农业、农民的银行,房县农商行积极发挥县域主力银行优势,紧紧围绕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整体目标,率先在全市推行“金融精准扶贫 农商银行先行”活动。通过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将当地各级党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银政、银企、银专、银农、银保”五大平台,不断创新并积极推广金融精准扶贫“六大模式”,形成“农户需求、产业带动、金融扶持、政府倾斜”四位一体互动体系。
“农商银行+政府+贫困户”模式。房县农商行积极加强与县委、县政府、扶贫办的沟通联系,及时制定《关于金融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取得政策支持。同时,与县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率先推广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目前,已累计向全县301个贫困村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66亿元,带动2.58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农商银行+担保基金+贫困户”模式。为最大化防范扶贫贷款风险,房县农商行协同县政府、保险公司积极设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基金、新型经济体与龙头企业帮扶基金,建立“政府主导,农商行、保险、担保公司、涉农企业共同参与,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走访对接县域新型经济主体与龙头企业432家,授信2.56亿元,向9家扶贫帮扶企业发放基金担保贷款1.54亿元,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农商银行+市场主体+贫困户”模式。针对贫困户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产业选择不明确、防范风险无能力、发展产业无劳力”等问题,房县农商行积极牵头县内龙头企业,由扶贫帮扶企业通过发种子、包技术、包回收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通过参与基地建设、经营管理、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有效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担保公司设立专项担保金,农商行按照1:10放大倍数向市场主体发放贷款,单户50万元以内。目前,房县农商行已向湖北陵洲药业等63家扶贫企业发放贷款5340万元,辐射贫困户624多户,安置就业人员2500余人。
“农商银行+土地经营流转+贫困户”模式。为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效应,以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房县农商行牵头龙头企业、地方村“两委”及贫困户签订四方合作协议,按照土地租赁、贷款入股、企业务工的“租金+分红金+薪金”模式进行带动帮扶,有效实现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资源合理利用及形式多渠道化。目前,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房县农商行3000万元贷款支持下,利用“三金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230户,安置就业800余人。
“农商银行+整体搬迁+贫困户”模式。为加快推进集中安置搬迁小区建设步伐,房县农商行推出“农商银行+整体搬迁+贫困户”整体搬迁贷款投放模式,在房县回龙乡率先推进实施。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由当地党委政府评定审核搬迁户准入条件,对符合准入门槛的搬迁户由农商行发放金额3万元以内、期限1至3年的小额贴息贷款。搬迁户将全部贷款资金投入到房屋购买中,同时以房屋产权在农商行作抵押,并保证到期按时偿还贷款。目前,房县农商行已对回龙乡整体搬迁项目中的307户搬迁农户给予支持,发放小额贴息贷款921万元。
“农商银行+易地搬迁+贫困户”模式。为加快推进易地搬迁小区建设步伐,满足小区建设资金流动性需求,房县农商行积极介入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由农商行、当地政府、项目中标方、施工方共同参与,签订四方协议,经当地政府审核,由农商行为资金需求方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贷款资金必须用于异地搬迁项目建设,应收账款划入约定账户并即时偿还。截至目前,房县农商行已发放四方协议异地搬迁贷款19笔1500万元,支持青峰、万峪、九道等13个乡镇易地搬迁小区建设,280多户搬迁脱贫户及时入住新居。
情比金坚助“三农”
房县土城镇黄酒专业合作社是最早一批县域精准扶贫定点产业项目。项目成立之初,资金缺乏成为阻碍发展的最大瓶颈。眼看着几十万元的投入血本无归,业主寝食难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业主找到了县农商行。这一找,找来一段情比金坚的佳话。为把“三农”服务落到实处,县农商行领导深入该村走访调研,每到一户都详细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入农户、做调研,定产业、助脱贫……3年来,在农商行这位“金融保姆”的呵护下,先后为该合作社发放120万元信贷资金,为合作社带动的70户贫困社员累计发放1800余万元扶贫小额贷款。2020年,土城镇黄酒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9000万元,累计对外销售收入4亿元,入社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8万元。昔日典型的“贫困打工镇”,一跃成为了全国黄酒文化特色产业镇、旅游知名镇。
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初期,没有成熟的模式,如何确保“有钱贷、怎么贷、贷给谁、收得回”,成为一系列难题。房县农商行领导带队深入农业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贫困户家中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扶贫贷入千万家”的新理念,全行280余名干部员工先后深入扶贫一线开展入户走访建档3.8万次,累计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281个。
真扶贫,扶真贫。在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房县农商行发放的扶贫贷款占全县金融机构的99%以上。在实现金融助力精准脱贫的同时,该行业务经营也步入了转型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初,房县农商行存贷款规模一举突破100亿元、60亿元大关,业务规模和质效史无前例,社会地位、品牌形象大幅提升。